首 页<<  生活学堂 每周经典
当前位置: 首页 < 咨询服务 
 
 

答 疑 解 惑

wd-10

 《弟子规》的背诵、讲解与落实有先后之分吗?

这三者可以同时进行,建议背诵应该回到家里做。不可以做老师的累得要死,做家长的轻松愉快,你一定要让当父母的人当好父母,你可以规定回去以后每天读多少遍,让家长监督,念完之后,给孩子签名。

因为家长也要学,当家长也能背诵《弟子规》的时候,《弟子规》就是他跟孩子沟通的共同语言。曾经有个孩子想赖床,他的母亲就对他说“朝起早,夜眠迟”。这个孩子一听就跳起来,赶快去刷牙洗脸,因为小孩子想:我既然学了圣贤学问,就要做圣做贤。他知道“圣与贤,可驯致”。可以说,家长的参与程度越高,孩子就学得越欢喜,因为他觉得不止是我要做,我的父母都要做,自己很福气。所以,要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背诵。背诵和讲解可以同时,每次课讲解几句,然后复习整个经文,有读有解,解行相应。

wd-11

 教好《弟子规》的下手处

《弟子规》中的每一句话都没有离开生活。我们要教孩子《弟子规》,首先自己要努力去做才会有感受,有感而发的言语一定很真诚。我们自己以身作则来教育学生、教育孩子才不会感到困难。

有一位女士,她听了三个多月的课就主动回故乡去教学。有一次教到“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她就买了一篮荔枝回自己的故乡,然后跟小朋友说:父母对我们恩德很大,对社会也很有贡献,所以我们要尊敬自己的父母。别人的父母同样对家对孩子对社会有贡献,我们同样也应该尊重别人的父母,所以要“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接着,她就把荔枝发下去,并说:因为有很多的长者为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我们这个乡才有这样的气象,才有这么多的人才出来。所以,我们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乡里的长者,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把荔枝拿去送给这些长者。结果当天他们整个村落弥漫了敬老尊贤的气氛。

当天,他的父亲打电话告诉她:乡里很多长者老人都打电话到家里来赞叹,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对自己的故乡能有这样的贡献。诸位老师,这位父亲讲出这些话时内心的感受是什么?非常的光荣,非常的欣慰,而这种光荣和欣慰是不是我们为人子女拿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这种快乐跟物质的享受绝然不同,而这份欣慰可能让她的父亲一生都会很欢喜。这位老师是在航空公司上班,因为有这一份用心,希望能够造福更多的人,所以她能快速累积经验,教到现在已经有八九个月。她现在不只是给小孩上课,凭借所积累的经验,她已经给第一线的老师上课,而她并不没有受过师范教育。所以用心,加上我们善于学习和好学的态度,一定能够让我们的经验智慧快速积累起来。

wd-12

 如何处理学习《弟子规》与其他经典的关系?

除学习《弟子规》外,《三字经》、《孝经》、《论语》和《大学》都可以阅读,但德行的根一定要赶快扎下。读经能够让孩子的心定下来,定能开智慧,接受中国圣贤的教诲就是开孩子的根本智,而根本智从定中来,所以经还是要继续读。

但是,假如孩子的行为跟经典教诲差距越来越大,他的德行没有根,可能一下子就被这个社会的染浊之风连根拔起。所以,《弟子规》要一句一句地讲解,而且不是只讲一遍,当我们已经从头讲一遍,再回过头来讲第二遍时,绝对跟第一次不同,因为老师提升了,学生也提升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会积累更多的生活事例。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把实际生活跟《弟子规》联系起来,不断地检查自己做到了多少。

《孝经》与四书五经还是要读下去,但是德行的根一定要赶快扎。德行根了扎,他念《孝经》《论语》的感受会不一样,他可能念到《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时,就联想到《弟子规》中的“身有伤,贻亲忧”。当孩子都强调落实的时候,他再念《论语》中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他看到孝,他看到弟,他就了解到,孝就是代表“入则孝”,弟就是代表“出则弟”,生活的点滴都要做到,所以他对经典的解受能力就会越来越宽广。

 

 

 

 
网站导航 - 联系信箱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