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生活学堂 每周经典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前往北京诚敬仁首页

 

 

 

 

《弟子规》教我跟自己好好相处

常老师 诚敬仁书院

 

人一生中要和很多人相处,在家和父母相处,上学和同学相处,工作和同事相处,结婚后和另一半相处……一生中来来往往,和数不清的人相处过,或喜欢或不喜欢,或匆匆而过,或一生相伴,这时候坐下来想一想,到底和谁相处的时间最长呢?哦,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奔忙于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时间是和自己好好相处的呢?带着思考,我翻阅着《弟子规》的经文……渐渐地,我找到了答案。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尊重身体就是尊重自己,尊重身体就是最切实的和自己好好相处。工作近三年了,我越发觉得身体的重要性,身体好并不只包含不生病,而是在不生病的基础上每天拥有饱满的精气神。新六艺期间,我的作息还算稳定,偶尔也有熬夜赶功课的时候。入职后,由于作息自由,便常开始熬夜晚睡了,渐渐地形成习惯,不自觉的有事没事就晚睡,早起便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情,起初还好,时间一长身体就有了变化,先是发胖,而后是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躁,做事情明显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瞻前顾后思虑过度,明显是肝气不足的表现。这时候我不得不重视了!古人所说的“夜眠迟”一般指晚间九点至十一点,可如今我们认为的晚睡通常在十二点以后了,这时还不睡就是伤身体。为了赶一时之工弃身体于不顾,这样岂不是老的更快吗。珍惜时间的前提是爱惜身体,长寿健康才是王道,善用精神是珍惜,不惜精气是浪费,珍惜时间是科学合理的安排一天。

找到问题症结,我调整了作息,每天基本不超过十一点休息,早起时间也慢慢恢复到五六点左右,我还加入了早间晨练,坚持太极拳四十分钟以上,这半年来,我的状态较于去年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首先是体态上的,瘦了一些,心态上的则是纠结少了,心力足了,太极拳能帮助我调动身体的能量,精神头补足后工作效率提升,每日学习和定课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种久未出现的踏实感逐渐回归……原来“朝起早,夜眠迟”并不是告诉我们睡的要晚起的还要早,而是规律的作息,与天地同行,把握住睡眠的黄金时段,这样一来精神才充盈,身体也会越来越好,方能更好地落实“惜此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说到美食的诱惑,绝大多数人都是抵挡不住的,当看到满桌的佳肴美食,心里面就像被猫抓了一样,尤其吃自助餐,恨不得每个菜品都要打上两口,眼看着两个盘子已经放不下了却还想再盛,饱餐一顿后嘴巴是满足了,可胃却开始胀的难受,这时候直一下腰都是煎熬,只想着怎样能快些回去坐下来休息……

从小到大,因吃撑而不舒服的经历真有不少,头晕脑胀、精神不济、困顿乏力,真是何苦受这个罪呀!每次吃撑都有所感,可每次都抵挡不住“吃的欲望”。食物的本质是帮助身体获取能量,维持健康状况,好的饮食习惯还能帮助预防疾病、改善心态、控制体重……可这些好像跟我都没啥关系,尤其去年我体重已增至75公斤左右,肚子比较大,明显感觉身体有了负担。有一次到医院体检,结果尿酸偏高,医生让我忌口,最后还是到杨教授的诊所上做了两个疗程的中医理疗才彻底恢复。有果必有因,由于去年经常到外面开小灶,顿顿吃得比较饱且平时不注重运动所致。记得调理的那段时间是我平生最关注“吃”的时刻,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我特别注意,遇到想吃的菜,我都会自觉地控制筷子,经历了那件事,“病从口入”这四个字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吃也是门学问,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均衡的摄入各类营养,不可拣择食物,我口味偏重,一般都爱吃浓味的,油炸类、甜食等,清淡的蔬食摄入较少,杂粮五谷摄入较少,所以脂肪堆积,血压升高,这便是拣择食物所带来的。当下社会肉食的质量已明显不如从前,吃进肚里不易消化,比起素食,还是素食吃得清心、静心且舒心。今年我便很少出去打牙祭了,饮食结构也做了调整,粗粮和果蔬类食物摄入的更多,油炸类浓味等菜品减少了摄入,每餐控制食量,留几分肚子,坚持一段时间,发现饭后很舒服,人的精神体力得到补充,孔夫子曾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饮食不在多而在精,才能发挥食物的最大价值,吃得好身体好,跟自己的相处也就更好了。

“事勿忙、忙多错”;“宽为限、紧用功”。

“哎呀,这个东西到底放哪里了!我刚才还看到,怎么办!怎么办!”,“完了完了兄弟们!明天就截稿了,我还有一篇没完成!今晚又得加班了!哎!”搓手顿脚、火烧眉毛这样的时刻令人焦躁不安,在我的生活中,如此场景也会经常上演。每当我回忆起自己大汗涔涔,拧着眉头紧盯着屏幕头脑里一片空白或是慌忙火烧在寻找东西的时候,内心的焦虑和慌乱交织在一起,由于性格原因,让我容易将事情看得很重而放不下,到了紧要处理时却因拿不出而抓狂,为什么事情在我手中就变得这样棘手,而别人却能泰然处之呢?一次晨读课上,杨老师刚好开解到经文“宽为限、紧用功”,一针见血,哎呀,这说的不就是我的问题吗,一切事情都要早做打算并不是临时抱佛脚,空闲时就得安排上,提前得做功课。记得还是在远大校区工作时,一次寒假集训班,我被安排每天讲一期《书法理论知识》课,消息已经提前告知我,可我不够重视,把不是很着急的事情安排在那时候做了,心想到时直接从书上摘录就好,临集训开班的前一周我才开始准备,等自己真正进入到备课中才发现:难度超乎我的想象,到处都是重点,理顺了思路开始赶做PPT,好在集训前期赶了几节课的内容,勉强能对付,可接下来的几天我就根本轻松不了,白天带书法,晚上补后几节没备的课,最后虽然完成了,但理论课讲得不是特别好,因我根本没时间提前练讲,平时的知识储备又不够,课讲的干瘪瘪的,其中还出现了一次小插曲,学生们都差不多到齐等着我开讲,我却还在赶课件,好在禹老师够厉害,帮我来了段即兴的课前导入,又给大家讲了个小故事,这才活跃了课堂气氛缓解了尴尬……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意识到学习在于平时,知识的储备不能只靠短期集训。

我们的杨老师几乎每天都在备课,虽然老师有着几十年人生阅历,满腹经纶学问,所讲的课已不计其数,但老师依然每天在学习的路上,不断更新课程,开拓授课的思路和方式与时俱进,从社会中大家都关注的共性问题结合经文展开来讲,所以呈现出如此精彩而接地气的《晨读经典课》,看到老师才知自己有多惭愧,好在今年我有了些许的进步,平时空闲在慢慢完善教学思路,在和同事的探讨中开拓教学的方式方法,做了些书法教具,今年暑期的篆刻集训也提前一个月准备课件,由于时间充裕,我先把开课的方式理了一遍:现场直播示范+每天穿插一节篆刻小故事,小故事主打一个有趣,分享印章的起源以及“篆刻”这一名称在历朝历代的称呼,历代篆刻家的小故事,资料收集是不易的,从图片到文字编辑再到最后完成,感觉就像自己学了一遍,其中也练讲了好几次,游刃有余的准备,就没有了慌张,而是很有底气的授课,最后也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宽为限”才能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充足的准备才能稳扎稳打按部就班,不至于最后眉毛胡子一把抓,忙中出错。俗话说事缓则圆,“宽为限”的智慧不光缓了事的棘手,更缓解了着急的心,心缓,则气血平和,这更是和自己相处好的一大法宝。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

www.dfg.cn

前页 / 后页

*-*-*-*-*-*-*-*-*-*-*-*-*-*-*-*-*-*-*-*-*-*-*-*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