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的启迪
——看中华德育动漫《班昭女诫》有感
张老师 诚敬仁书院
《班昭女诫》这则动漫反映的是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所应具备的品德。也是近年来自己一直寻觅想要学习的内容之一,看了这则动漫给自己的心灵有了启迪,反思过往,提笔有感而发,希望至少不会增添读者的困惑。与知音者一同学习进步。
班昭一生做了《女诫》七篇,成为后世女子德行的典范。在社会广为流传,甚至影响中国1800多年。
想必您和我一样的好奇,《女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问世,又如何流传千古的呢?
这要从班昭收到哥哥班固的家书,替兄完成《汉书》及进言太后交权和训勉女儿如何守妇道说起。
家书中说:“近期宫中暗藏无数杀机,内政大乱,吾受窦太后外戚争政牵连入狱,想必必死无疑。吾唯独遗憾汉书尚未完成。今修书与吾妹,望吾妹承接父兄之遗志,修完汉书,留与后人。”
后汉书记载:其兄著《汉书》,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未及写完就去世了,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此书。班昭凭着渊博的学识,替兄修成了《汉书》。
那么班昭为什么多次进言太后呢?
进言1.
随着《汉书》的问世,此时班昭声名大振,被召见进宫。汉和帝不仅让皇后和嫔妃们拜她为师,还用侍奉先生的礼仪对待她。因为她夫家姓曹,因此得了一个美号,朝中百官都尊称她为“曹大家”(家同姑)。意思是知书达理的典范。
皇后学习班昭解读《汉书》时,见班昭思维如此独特,由内而外的气质、才学和谨慎谦虚的态度,令其倾佩。
下面是班昭讲解汉书时与皇后的对白,从对白中《汉书》涵纳的范围,我们就知道了班昭的学问有多深厚了。
班昭:“《汉书》艺文志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属于史志数目。《汉书》的艺文志总序分为二十一类,其中包含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六艺、儒家、道家等等,《易》又分为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我会逐一讲解”。
皇后:“《汉书》真是涵纳了百家学说,是不是天地都包括在内?”
班昭:“是的皇后,班昭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与大家一同进步”。
皇后:“曹大家,你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女子,怎么讲起《汉书》来,思维如此慎独,大家的内敛多多少少有男人的阳刚呢,哀家都听了入了神儿。”看到这里,我也入了神,倾佩班昭的才识与气质。
班昭:“皇后也不是一般的人,还望皇后多多效仿前朝前德皇后,相夫教子,主理后宫,不干预朝政。”
皇后点头:“大家说的即是”。这是班昭第一次进言皇后不干预朝政。
进言2-5:
和帝驾崩后,太后先后遭遇丧子、母亲去世、哥哥隐退,班昭像一束光引领着太后,不离不弃的陪在她身边商议机要,也像母亲般的心疼太后的辛苦,这期间不止四次进言太后,要好好教安帝能拿起朝纲,等安帝长大了移交给他。然而班昭感到太后的回答越来越敷衍了。
进言6.
班昭的第六次进言,是在班昭看到太后朝政熟练了,已经变得很强悍了,看不出女儿之身了,再次进言移交之事。皇太后按捺不住情绪说:“您也不懂我”。让班昭回家安享晚年。班昭怎会不懂太后的心呢?班昭懂得太后多年难舍朝政之情。但班昭更是担心权力集中在外戚,发生政争,理解但不赞成。
进言7.
最后一次进言,进宫见太后,太后决绝不见班昭了。
班昭的每一次进言都是尽职尽忠,担忧外戚专权,重蹈窦太后的覆辙。这即是为什么班昭多次进言太后的原因。
回娘家的女儿唉声叹气,愁容满面的说:“女儿我自认为也是自幼饱读诗书,有自己主见的人,女儿在夫家已经很贤惠了,可我依然忍受不了夫家的人处处指使,家中每个人都对我指手画脚的,婆婆甚至说我只会读书,不会过日子。班昭看着女儿委屈的落泪诉苦。
班昭轻言道:“女儿,读书跟过日子是两码事,读书只能修我们的内在,读书并不能把饭菜烧熟烧香,还有一些事情是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的。”
女儿不服道:“可是家里有下人啊”。
班昭帮女儿找原因:“你婆婆的初衷,也许不在烧菜做饭上,是不是你的某些行为懒惰了”?
女儿还是不服道:“娘,我只是夜晚喜好读书,早上起的稍稍晚点而已。”
班昭语气严厉,追问道:“只是起的晚?”
女儿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低气道:“我只是与婆婆争执了几句。”
班昭更加严厉道:“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女子在夫家要懂得尊重、谦让,早起晚睡,勤劳能干,这样的内敛我不相信夫家会不懂得珍惜你。”
女儿茅塞顿开:“娘,您真是我的军师啊!谢谢母亲!”
此时女儿若有所思:“娘,您嫁到我们曹家,也是这样约束自己的吗?”刚好班昭女儿也问出了我的疑问。
班昭教导道:“女儿,你要知道,有一种谦让是因爱而起的,只要心中有爱,一切来说都不是约束,而是我愿意,哪还有什么委屈可言呢?我嫁给你父亲,就是因为爱是基础,所以我们处处互相体谅,生活的就很美满。”
此时女儿意气风发:“娘,我一定以您为榜样。”
班昭这才稍有心安:“这就对了。”
班昭以己之女为首诫,以自身为典范,处处教导自己的女儿,先人后己,宽容大度,沉稳含蓄,内敛矜持的品质,而女儿也听从母亲的教诲,处处尊章办事。
看到这里我也茅塞顿开了,之前在婆家有很多事情反思的不够深入,记得刚刚结婚三天回门时,母亲当着全家亲戚的面给我一句话:“在婆家发生不愉快了,一定是你的错。”我也有晚上看书的习惯,有时早上起床已过饭时,先生简单吃口饭、甚至有时不吃就去上班了。婆婆的心能好受吗?以后每次回家诉苦都会被母亲数落一番。做母亲的当然最了解女儿了。当时还不够理解母亲的话。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不深入历练,只做皮毛的功夫是不持久的,经不起现实的考验的。班昭的女儿在婆家遇到了烦心的事,不够深入,缺少历练,再次写信给母亲,信中字字倾诉内心备受的煎熬:
“不是女儿做的不好,而是夫家新妯娌生性泼辣,经常羞辱女儿,无论女儿怎样感化她,就是无门无路,这回女儿真是秀才遇见兵了,女儿无法忍受,难道女儿就该永远忍受她的羞辱吗?您说的谦让,在她的面前就是软弱。女儿一再谦让,她一再欺负女儿,且有包容之心对她,反过来却让她变本加厉。这个家,女儿还待得下去吗?只有母亲的臂弯才是女儿的一处避风的港湾。娘,女儿想回家了。”
看到这里,与我有着同命相连之感。这里至少倾诉了我的心声,甚至我的苦水比这还要多,但每次我都倾诉不到一半,母亲就会说:“找找自己的原因。”我剩下的苦水不敢再吐,生生的咽下去了。当时我如果可以写信,可能会写到生无可恋的地步。当然母亲也会帮我反思,找找问题所在,教我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母亲的臂弯中,对于人情事故我不断成熟起来。
班昭看到自己女儿声泪俱下的倾诉,是如何伸出臂膀为她遮风挡雨呢?
“丰生吾儿信已经收到,娘深知吾儿于水深火热当中不能自拔,娘劝儿暂时忍住,回家久住必定不是办法,身为人媳,还要继续秉承三纲五常,你是长兄长嫂,必须学会谦让与容忍,娘在想,总有办法会解决的。女儿,请先退下你的锋芒,以太极之势,想必再强硬的人也会软下来的。娘,一切安好,勿念”。
现在父母,听到女儿在婆家受屈、身陷苦海中,不能自拔,多数会脚踩油门开车接女儿回家,让女儿在娘家的避风港舒缓一下,等情绪好转,然后让先生登门,讨个说法,保证不再使女儿受屈,才放心接回去,动辄不惜代价,闹到离婚地步。
班昭既担心女儿不见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他门,驱驰宗族,更是对国家的忠心也得不到理解,一下病倒了。
可班昭和世人不同,她笃定认为会有办法解决的。她在忧思女儿面临的,是所有女人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又联想到了宫中的那些女人,是不是也该如此呢?她们更需要既兼顾女人的特质,又要承担起必须肩负的责任。
班昭惊恐:“真要是外戚专权,腥风血雨的战争怕是又要开始了呀”。想起父兄之死,想到国之门面的嫔妃们与世间女子们,班昭精神振作,身怀慈悲与大爱之心,提笔开写,流传千古的女诫就这样诞生了。
班昭每写完一诫,就修书一封,寄给女儿,一连寄了七封,来以此告诫女儿要遵守,从而更深体会妇道;更是希望借此,劝解邓太后和后世宫中女人从源头上预防外戚政争的发生。
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女儿正处于无硝烟的战场中,读到母亲的七诫,如百万救兵的庇护,深入反思、修练,收锋芒,不久就又有了回信,这次的回信与上次截然不同:
“母亲,今读到母亲的七诫,真如静水涤心,眼眸也从此明亮了许多。女儿在家中处处以《女诫》为榜样。不仅忍让家人对待外事也按章行事,处处以七诫来约束自己。如今家是越来越好,亲人间也越来越相容,母劝诫女儿是小事,实是期待天下的女性,在醇厚良善的教育中,找到美满人生的幸福源泉,忍诫不是受屈,而是别于小事的大境界看待这个世界,女儿深知娘著文的良苦用心,这真是您留给后世女子,发自内心最真切的良言,女儿一切安好!”
班昭读完女儿的来信,如释重负,感叹道:我的功夫没有白费啊!
班昭在《女诫》中说:平素对子弟没有什么教导,常担心儿子曹成辜负、侮辱了清明的朝代,蒙受皇帝的特殊恩典,接受金印紫绶,成为两千石,这确实不是我敢盼望和想得到的事。现在曹成能为自己考虑打算,我不再为他担心了,只是忧虑我的几个女儿,她们正当出嫁的时候,但她们没有受到教诲,没有修养妇女的礼仪,所以我担心她们在夫家失礼,使曹家蒙受耻辱。现在我疾病缠身,人生无常,想起女儿们的这种情况,往往惆怅万分,近来我写了《女诫》七篇,希望女儿们各自抄写一份,但愿对她们有所補益,帮助她们健康成长,今后,希望女儿们勉励做事。
班昭的这些话,说出了千千万万的父母对子女的心声,我想起班昭劝谏太后的话:“俗语说,什么样的母亲,什么样的孩子”。父母要深入学习,做子女的榜样。班昭做到了。
《女诫》的问世,传到宫中,宫中的宦官都能出口几句,想必当时的影响甚深,太后闻听,急召班昭进宫,方知班昭现已疾病缠身,身体已经不行了,无法上朝。太后亲驾探望班昭,看到太后的来临,班昭手指一摞摞的《女诫》,听着太后的肺腑之言:“大家,我知道您的良苦用心了。”班昭安详的闭上眼睛。太后悲泣下诏:“抄录《女诫》一千册,散发后宫”。完成了班昭的心愿。
失去母亲的女儿跪在墓前发愿:“娘,您老就放心吧,女儿一定会拿起您手中的笔要让它代代相传下去。”发此大愿,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太后更明白班昭写《女诫》的初衷,是自己离不开她;班昭也清楚岁月无常,自己离世后,女儿需要训勉;还有千千万万的后世女子需要修身学习。
承传《女诫》的故事一幕幕还在上演,当时《汉书》始出,人多读不懂,其同郡马融便在藏书阁下恭敬地跟着班昭学习,马融认为班昭的《女诫》写的很好,于是让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学习,班昭70多岁去世时,皇太后着束服,号哭哀悼,派使者监护她的丧事。可想而知《女诫》在当时的影响力。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被触动的心驱使着我停不下来,虽知道了《女诫》问世的缘由,但急于详解婆媳、夫妇、妯娌、姑嫂关系相处之道。于是,在同仁吴老师的帮助下,找到《后汉书》,一览《女诫》的魅力:
书中云:班昭自称愚笨,天性不聪明。看到这样的描述,令我无地自容。
这样有博学影响力的人都说自己愚笨,缺才少德的我更要扬鞭奋蹄。
《女诫》第五篇专心写到:《女宪》说:“对于妇女来说,假使丈夫满意自己,那是完成了一生的大事;假使丈夫不满意,那是永远没有什么希望的了。”由此说来,妻子不可以不求得丈夫的满意和欢心,但是求得丈夫的满意和欢心的办法,也不是说要妩媚苟且亲近,求得丈夫欢心和满意,没有比专心端正容色更好的了。行为符合礼义,耳不旁听,目不斜视,出外不要打扮的花枝招展;回家也不要废弃修饰。
看到这些,我还勉强做得到,就是不知先生对我满意否,于是我吃饭时问先生对我满意吗?我立耳恭听到:“满意,你倾心的支持我学习传统文化,令我欣喜,我当然满意了。”“那我也算是完成了一生的大事了。”我似乎如释重负。
那么嫂子和小姑的关系如何相处呢?翻开女诫第七篇和叔嫂:
嫂子和小姑的关系,彼此地位相等,但必须互相尊重;情分虽然疏远,但在道义上必须亲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再有贤明妇女的德行,有聪明才智的品性,也很难具备一切优良品德!因此,与大姑、小姑、妯娌和睦,那就不会有诽谤自己的话,与她们处的不好,那坏话就会传播开来,这是必然的形势。增加和小姑的感情,使之成为自己的支持者,使美德更彰显,过错则不会出现,公婆称赞,丈夫嘉美,声誉在邻里中显耀,使父母脸上都有光彩。做小姑的会凭着父母的宠爱而更加骄肆。一旦产生骄肆,怎会有什么和睦呢?谦让是妇德的根本,恭顺是妇女的德行,具备这两方面,足以使嫂子和小姑关系和睦。
现实中确实如此,每次回娘家,嫂子对我真情照顾,谦让顺从,所以嫂子做错事了,我在母亲面前从未说不好,哥哥听到的都是嫂子的赞美,很满意嫂子。邻里都说家里娶了个好媳妇,这也是嫂子没有受到诽谤的原因吧。
读到《女诫》里的一句:“《诗》上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他,来到这里也没有人讨厌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世人一直热门难解的话题是婆媳关系,当今,有的女孩择偶甚至生出极端的想法:“不找有父母的”。可想而知当下女子亏妇道的程度。
《女诫》第六篇曲从写到:
妻子使丈夫满意,这就是完成了一生的大事;妻子使丈夫不满意,这就是永远没有希望的了。这是让妇女定下心来专心致志。公婆的心难道可以失掉吗?人有使恩自离的,也有使义自破的。丈夫虽然爱自己,但公婆认为媳妇不好,这就是所说的使义自破。
这一篇我看的是触动心弦:记得刚结婚第一年春节,全家人其乐融融在张罗酒菜,婆婆像往常一样,累了在床上小憩一会,我没有注意到婆婆的情绪,端茶问候婆婆是否哪里不舒服了,而是只想着布置碗筷,做好餐前的准备,问了婆婆一句“什么时候开餐?”婆婆语气冷淡回道:“不知道”。
闻听当时心里及其难过,心想:第一次离开亲人在外过新年,不但没有被稀罕,还遭到冷语,越想越难过,遂跑回屋里落泪,公公是很有德行的人,见状连忙跟来宽慰说:“婆婆身体不舒服,你别往心里去。”又说了很多理解我的话,当下感到自己心胸不大,不够宽容,惭愧难当。当时认为自己对,这不就是失掉了公婆的心,使意自破吗?
再看《女诫》的讲解:“那么,要使公婆的心满意怎么办呢?没有比委屈顺从更好的啦,婆婆说不对而实际上是对的,就应该顺从她的话。婆婆说对的,而实际上不对,还是应该顺从她的命令,不应该计较公婆的对与错,和他们争辩是非曲直。这就是我所说的委屈顺从。所以《女宪》说:妇女的行为应是如影随身、如声随音,怎么可以不称扬呢?看到这样的讲解我彻底释怀了。更加理解母亲留给我的那句话:“发生不愉快了,一切都是你的错”。虽简短直白,但有深义。现在用我理解的就是恭顺、不计较。
那么到这里我还有好奇,班昭和儿媳的关系如何呢?
首先介绍一下班昭: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名姬,字惠班,出生在陕西扶风安陵,父亲东汉史学家班彪,哥哥班固,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世叔,早年守寡,却很有节操、品行,通晓法度。被列入《列女传》,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班昭《女诫》出自《后汉书》卷八十四,第七十四《班昭传》。
毋庸置疑,后汉书记载:班昭撰著的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谴令,共16篇,由她的儿媳妇丁氏为之收集成书,又作了“大家讚”,这些有力的证明,没有和睦的婆媳关系,怎能做出赞美诗呢?
《女诫》中,妇女有四种德行,一是妇德,二是妇言,三是妇容,四是妇功,这四样,为妇女的大德,是不可缺少的,做起来是很容易的,只要存心去做就行了。古人说的好:“仁距离我远吗?我想为仁,仁就来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具备四德在身,我把《女诫》一书已捧在了手上,勉励自己,如班昭女儿说的忍诫不是受屈,而是别于小事的大境界看待这个世界。常保舍己为人的心境,持久熏修。我分享的《女诫》内容只是片言碎语,遇事还要请出军师出谋划策,使自己进步与传承,如班昭的女儿一样幸运,感叹母亲是她的军师,时刻有母亲的训勉!我与之隔空亦能时刻触动心弦,有所启迪!
有一次,我和嫂子一行人拜访朋友,她们说:你们看上去真是气质宜人!怎么做到的?事实上,我们对这样的场面已经习以为常,这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欣喜的无以复加,更给我们予以信心,深入的学习与传承。
最后,感恩杨老师制作出《班昭女诫》这则八德动漫故事,使后人有学习《女诫》的缘分,感恩《女诫》的启迪,感恩抄录者、传承者!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
www.dfg.cn
前页 / 后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