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生活学堂 每周经典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前往北京诚敬仁首页

父母的爱

「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礼敬尊亲如圣贤,成就生命大意义……」一首《跪羊图》唱出父母及儿女的心声。孝为百善之根,孝心一开,百善皆开。人来到人世间,第一就是为人子女,所以我们要学会怎么做好为人子女的本分。

末学来自中国笋竹城——福建省建瓯市。很有幸在刚步入高中时,学校老师为我们讲了一堂孝道课,因此有缘接触到《弟子规》。《弟子规》开篇就教我们要孝敬父母,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孝的女儿。父母一生为儿女不求回报的付出,母亲从我们在她的肚子里就开始呵护我们,在生产时忍受着超出癌症的痛苦把我们生下,当我们呱呱落地时,母亲第一个念头不是自己很痛,而是孩子是否健全。婴儿要三年不离父母之怀,在孩童时代,父母总是陪伴在我们身边,有时因为我们哭闹而半夜无眠。当我们生病时,最着急的是他们;当我们摔倒时,最心疼的是他们;当我们流泪时,最伤心的还是他们……

从咿呀学语长到上学的年龄,到学校上课看到同桌的笔盒很漂亮,自己也想要一个,这时父母二话没说,给我们买了;过些时日看到同学有新衣服穿,父母也给我们买了;等到初中时,看到身边的同学有很多课外书看,争着想要,父母只好紧衣缩食,省下钱来满足我们的心愿……父母的眼光总是无时无刻在我们身边转,而我们又有多少时间花在父母身上?

长大了,翅膀硬了,总想往外飞,我们有没有在寒冷时,想到父母是否身体健康;在吃好吃的时候,是否想到给父母留一份;当放假时,是否有想到回家陪陪爸妈……我是一个不孝的女儿,总是让父母操心,而没有去为他们着想,听着老师的课,我泪流满面。父母是那样地爱我们,而我们要用怎样的方式去回报他们呢?

爱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父母其实并不求我们什么回报,我跟着老师学习,知道陪伴父母也是一种回报的方式。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保护好自己也是孝。在周末回家时我陪爸妈一起干活,有时洗洗衣服,这时他们觉得我长大了,他们特别高兴,在爸妈闲暇的时候,陪他们聊聊天,这样简单的一些事,让他们快乐无比。从小父母花在我们身上的时间实在太多太多,而我们只要用上这么一点时间,父母就已知足。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是「亲所好,力为具」。我们学校有一次举办「感念亲恩」活动,帮父母洗脚,这算是可以让我们尽一次小小的孝道。当时我请妈妈来参加这个活动,妈妈很高兴的答应了。当我跪下开始准备为妈妈脱袜子时,妈妈显得有些不自然,使劲地往回缩脚,这时我摁住妈妈的脚,用恳求的目光看着妈妈说:「您就给我一次尽孝的机会吧。」这时妈妈的脚慢慢放松,我顺势轻轻地给妈妈脱下袜子,开始认真默默地给妈妈洗脚,这期间我抬头偷偷看了妈妈几眼,她满脸流露着幸福的微笑。事后,老师回顾照片时,发现我妈妈笑得特别灿烂,老师跟我说:「当你去尽孝时,你母亲的笑容,美得无法用言语表达。」这是《弟子规》教我们为人子之道,是古圣先贤留下的智慧。

爱是用亲身体验来感受。在高中时期,我还报名参加学校的义工,老师会经常带我们去习劳。有一次习劳的内容,是清洗校园的公共厕所,在刷厕所时,觉得它很脏很臭,边刷还边看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而他们是那么地认真,连头都不抬起,顿时我感到无比的惭愧,便认真刷了起来。在认真刷时,便想起来,小时候爸妈帮我们端屎端尿,都没有嫌我们脏和臭,同时也想到了我们的习气,就像那厕所一样,沾上了一层厚厚的污垢,我们要用心的去把它清洗干净,改正错误,人总是在不断改正错误中成长的。

高中毕业后,我到一家传统文化的幼儿园上班,孩子们穿衣吃饭他们都不会,就等于要从零开始教授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说使用筷子,我们用练习夹豆子的方式训练他们拿筷子,孩子们一拿起筷子时,总是用拳头紧握,这时我们就要亲自去把他们的手势调整到正确的握法,调整好后不到三十秒钟,他们又回到原来的样子。我们又要耐心的一次又一次的去纠正调整他们的手势。有一位校长说过这么一句话:「要让一个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至少要重复二十一次。」有一个孩子学习夹豆子特别的慢,我就耐心地陪伴他练习拿筷子,当有一天,他奇迹般地用正确的方式使用筷子吃饭时,那时我也感受到无比的喜悦。只是拿筷子这么一件小事,我已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当我小时候,父母教我做事是多么不容易。

父母用心血在哺育着我们,我们要学会感恩,先用心感受父母的需要,再尽我所能去体谅满足他们,即是《弟子规》入则孝篇中的「亲所好,力为具」的落实与力行。衷心希望天下的孝子孝女们用身体力行去回报我们无私奉献的父母,普愿天下父母身心安康,吉祥如意!

感恩刘老师分享

————敬摘自2014征文集《弟子规的智慧》丛书

大方广文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前页/后页

*-*-*-*-*-*-*-*-*-*-*-*-*-*-*-*-*-*-*-*-*-*-*-*

相关链接: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