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孔子故事系列》四十八

求賢以自輔

【原文】

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眾悅子,何施而得之也?子語丘所以為之者。」對曰:「不齊之治也,父恤其子,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孔子曰:「善!小節也,小民附矣,猶未足也。」

曰:「不齊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舉善矣。中節也,中人附矣,猶未足也。」

曰:「此地民有賢於不齊者五人,不齊事之而稟度焉,皆教不齊之道。」孔子嘆曰:「其大者乃於此乎有矣。昔堯、舜聽天下,務求賢以自輔。夫賢者,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惜乎!不齊之以所治者小也。」

——《孔子家語•辯證第十四》

【白話易解】:

孔子對宓子賤說:「你治理單父,百姓們都喜歡你,是推行了什麼政策才得到這樣的效果,告訴我你是怎麼做的吧。」宓子賤回答說:「我治理單父,使做父母的撫養他的兒子,兒子又撫養眾多孤兒,不論誰家有喪事,我都要表示哀悼。」孔子說:「好!但這是小的行為,平民親附了,但還是很不夠呢!」

宓子賤又說:「我待之如父的有三個人,待之如兄的有五個人,待之如朋友的有十一個人。」孔子聽了說:「待之如父的三人,可以教人行孝;待之如兄的五人,可以教人敬愛兄長;待之如友的十一人,可以使人推舉善良。這是中等的行為,中人之資的人信服了,但還是不夠啊。」

宓子賤又說:「這里有五個人的才能超過了我,我事奉他們并聽從他們的調度,他們都會告訴我治理單父的方法。」孔子聽後贊嘆說:「原來你那大的操守是在這里啊!先前堯王與舜王治理天下,總是力求才德兼美的人出來輔助自己。才德兼美的人,那是百福的根源,是神靈的主宰呀!可惜啊,宓子賤管理的地方太小了啊!」

宓子賤治理單父,得到百姓的愛戴,夫子問其方法,子賤說了兩方面,可夫子都認為不是真正的原因。等宓子賤說出自己任用賢明有道德的人時,夫子才贊嘆說「其大者乃於此乎有矣」。這才是真正能治理好單父的原因啊!因為先前堯舜治理天下,總是力求才德兼美的人出來輔助自己。賢者,是百福之宗,神明之主。

借此,我們可以體會「選賢與能」的重要。《孝經》有曰:「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身邊有賢德之人,就能輔佐自己少犯過錯,也能提出好的建議,使自己更圓融地處事。故小則可以保身,大則可以保天下。

單憑一個人的智慧與力量,的確難以面面俱到,善於采納賢德之人的建議,眼光便可以更加開闊、長遠,考慮的范圍也可以更全面、周到。畢竟各有所長,善於集眾人之智慧,就可以更圓滿地處事。因此,有賢者輔佐,安邦定國也就不為難了。故夫子稱贊宓子賤:可惜啊,宓子賤管理的地方太小了啊!

我們生活亦如此,當遇到問題,憑自己一個人的智慧與力量,實在有所限制。能善於采納有智慧人的意見,善於聽取賢德之人的建議,會讓我們更加客觀圓融地處事。如此,我們身邊怎能沒有良師善友呢?《弟子規》曰:「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親近仁者,可讓我們增長德行,減少過失。然而,當身邊沒遇到這樣的師友怎麼辦呢?其實,古圣先賢的教誨,就是最好的良師益友,愿意認真聽受,借此反觀內省,同樣會讓我們改過向善,使人生過得美好而充滿智慧!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