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曰:「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又曰: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 
                            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故曰,丹之所 
                            藏者赤,乌之所藏者黑,君子慎所藏。 
                            ——《说苑.杂言45》 
                            ◎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 
                            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 
                            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 
                            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 
                            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 
                            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 
                            ——《说苑.杂言46》 
                            ◎  
                            夫智者何以乐水也?曰: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循理而 
                            行,不遗小间,其似持平者;动而之下,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 
                            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鲜洁而出, 
                            其似善化者;众人取平,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 
                            似有德者;淑淑渊渊,深不可测,其似圣者。通润天地之间,国家 
                            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诗》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 
                            侯戾止,在泮饮酒。」乐水之谓也。 
                            ——《说苑.杂言47》 
                            ◎  
                            夫仁者何以乐山也?曰:夫山巃嵸礧嶵,万民之所观仰。草木生焉, 
                            众物立焉,飞禽萃焉,走兽休焉,宝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 
                            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风,通气于天地之间,国家以成。 
                            是仁者所以乐山也。《诗》曰:「太山岩岩,鲁侯是瞻。」乐山之 
                            谓矣。 
                            ——《说苑.杂言47》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