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武候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覩,此圣贤立命之学。    
                            ◎  
                            声色之娱,电光石火,皆幻化也。悬崖撒手,转瞬成空。朱颜不驻,白发已侵。   
                            ◎  
                            圣人之心,与天地通;诸大儒阐发圣人之理,其精奥亦与天地通,故相感也。   
                            ◎  
                            古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亦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  
                            事皆前定,岂不信然?   
                            ◎  
                            心存诚敬,但知国计民生,不知祸福毁誉耶。   
                            ◎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  
                            圣人之立教,欲人为善而已。其不能为者,则诱掖以成之;不肯为者,则驱策以迫之,于是乎刑赏生焉。能因慕赏而为善,圣人但与其善,必不责其为求赏而然也。能因畏刑而为善,圣人亦与其善,必不责其为避刑而然也。   
                            ◎  
                            形不自变,随心而变。读圣贤之书,明三纲五常之理,心化则形亦化矣。   
                            ◎  
                            读书,但求明理。圣贤言语,本不艰深,口相授受,即可知其义旨。
                            
                               
                            ◎  
                            人生以孝悌为本,二者有渐,则不可以为人。   
                            ◎  
                            心之善恶,亦现于阳气中。生一善念,则气中一线如烈焰;生一恶心,则气中一线如浓烟。   
                            ◎  
                            君子义不负人,不以生死有异也;小人无往不负人,亦不以生死有异也。常人之情,则人在而情在,人亡而情亡耳。   
                            ◎  
                            方外人,如于世有所闻见,于心必有所是非;有所是非,必有所爱憎,则喜怒哀乐之情,必迭起循生。   
                            ◎  
                            大学扼要,在诚意;诚意扼要,在慎独。   
                            ◎  
                            修己明道,天理也。近名好胜,则人欲之私也。   
                            ◎  
                            害人之卫,适以自害。智者慎勿造因。   
                            ◎  
                            君子之于世也,可随俗者随,不必苟异;不可随俗者不随,亦不必苟同也。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