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

 

温馨提示:此页面有背景音乐效果,欢迎惠听。    

 

 

小山远歌图(之一)

吴 宏

立轴 绢本 淡设色  纵206.5厘米 横103.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参天老树,枝槎老健纵横,溪水沿山蜿蜒潺流,树丛中茅屋书斋深藏;平坦处,一老者抱琴席地而坐,面山临水,童子身后侍立。笔情墨韵尽显诗情画意。

*-*-*-*-*-*-*-*-*-*-*-*-*-*-*-*-*-*

古琴曲:《流水》赏析

自古,中国历代文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文人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选择由儒入道,将关注点从纷攘的外界拉回到丰富的内心,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广阔的大自然。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这正如嵇康在《琴赋》当中所言,「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弹奏之人在古琴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音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更是让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为之一生追求。

古琴琴声不大,内敛深沉不张扬,因而更适合于自赏。自古以来古琴的演奏,往往被看作是知音之间心与心的交流。遗韵今朝的古琴曲《流水》,引出一段俞伯牙与钟子期脍炙人口而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拨动着今人的心弦,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思。

随着琴声缓缓奏起,听者仿佛将视线投向久远的春秋时期。精通音律的琴师俞伯牙,在一个和风舒畅,薄雾轻扬的早晨,端坐山林,手抚伏羲琴,弹奏他新作的琴曲。琴声穿越寂静的山林,时而浅如坠玉,时而亢似龙吟,时而清冷缠绵,时而澎湃浩荡,随着阵阵松风,汇入山泉,漫入岚岫,潺潺切切。此时路过的樵夫钟子期,安静地站在琴声里,垂目凝神,直听得物我两忘,脱口赞曰:「洋洋乎志在流水。」一语深刻地道出了伯牙所弹奏琴曲的内涵,从此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子期不幸早亡,伯牙断弦摔琴,「一曲情思随风去,归来化做断弦琴」,终身不再鼓琴。二人默契笃深的友情被传为千古佳话,世间也多了「知音」这么一个意味深长的词语。

时至今日,琴曲《流水》依然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镌刻在美国「旅行者」号太空飞船的金唱片里,昼夜不息地回响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知音」。

古琴曲《流水》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乐曲,充分运用「滚、拂、打、进、退」等指法及上、下滑音,生动地描绘了流水的各种情态。旋律起首之音,时隐时现,犹如置身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继而转为清澈的泛音,节奏逐渐明快,「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凝神静听行云流水般的旋律,好似欢泉于山涧鸣响,令人愉悦之情油然而生。随之旋律开始跌宕起伏、风急浪涌。正如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所云,「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而后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曲末流水之声复起,缓缓收势,整首乐曲一气呵成,听之如同得到了流水的洗涤一般,不禁令人久久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的思绪中 。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它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质,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小注:您所听到的这首琴曲,就是管平湖先生所演奏的《流水》。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