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每周一字

 

 


 

<会意>字 

小篆原:从厂泉,厂为厓岩,厓岩下之泉为原,本义作「水泉本」解(见《说文解字》许慎着),乃泉水所出处之称。

其义为:

1.广平之土地曰原。例如《尔雅释地》:「大野曰平,广平曰原。」

2.本谓水泉之本,亦谓事物本原;今字作「源」。例如:水原、根原、洪

 原;又如《孟子离娄》:「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3.本曰原。例如《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

4.文体名称之一;穷究事物基本道理,《吕览》有《原乱》,《淮南子》有

 《原道》,韩愈有《原人》、《原性》、《原道》、《原毁》等文,故后

 世宗之而成文体。

5.动词,察,考究。例如《易经系辞》:「原始反终。」

6.宥,宽恕。例如《后汉书范丹传》:「范丹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加

 罪。」

7. 本来的。例如:原文、原本、原作、原稿、原动力。

8. 再;重;第二次的。例如《淮南子泰族》:「原蚕岁再收。」

9. 原野的。例如《左传襄公四年》:「不修民事,而仍于原兽。」

岩厓之下,「泉眼无声惜细流」,细流叮咚汇成小溪,溪流涓涓汇成江河,江河浩荡,东流入海。长江、黄河,喻为华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们溯本追源,原来只是岩厓下的一泓清泉,源远流长;我们返祖归宗,原来都是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山泉喷涌而出,清冽纯净,这是水源之本,如人赤子之心,本也是一片纯然天真。古人云:「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在己,「人之初,性本善」,善是我们人生之原,应该洁身自好而慎于始,纵有污染也要能克己复原;在家,我们是子女儿孙之原,上梁不正则下梁歪,我们应做好榜样,培养孩子善良美好的品德,立下良好家风世代相传……

如果泉水汇聚,经山林急流而下,又有暴雨倾注,夹带泥沙土石,一泻千里,削平了高山,填平了低洼,洪水退去,成就千里广平的土地,这就是平原。驻足平原,我们看到它恢弘辽阔的气势,它宛似又告知我们:心胸要宽广,心气要平和。我们俯瞰中原,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此地,能感受到祖先们深远的智慧;在草原,在高原,天高云淡,宽广无垠,又是一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

也许是因为「原」的清冽与纯净,也许是因为「原」的辽阔与旷远,历史中也有不少人物与「原」结下渊源。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称为平原君,虽然历史的评论不一,但平原君赡养门客过千,礼贤下士,散家财让李同领兵退秦,用毛遂与楚国定盟,于是,也有人称他不失为一个重义、重贤、重德、重礼之人。

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父亲「肇赐予以佳名」的喜悦。屈原是一位贤明而又深爱家园之人,一生忠贞,「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却更懂得不断进取,「又重之以修能」。在国破家亡之后,他不愿再苟活于世,宁愿沉江以赴国难,大义凛然,浩气长存。至今,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依然会包粽子、赛龙舟,来祭奠和怀念。

江河流长,我们常追根溯源,世事纷繁,我们也常探本求原。人事万物,之所以如此,必然也有其所以然之原。能「知所先后」,明了原因,才能有戒慎的智慧。

二程说:「学原于思。」告诉我们学习的根本: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沉静入理,才能有所获益。孔夫子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也正是这个道理。

《说苑》上讲:「比于善,自进之阶;比于恶,自退之原。」告诉我们:人生路上,会逢到形形色色之人,与善良贤能的人交往,自己就能进步,与行迹不端的人交往,自己就会不自觉地堕落,所以交友不可不慎。

俗语道:「大得却须防大失,多忧原只为多求。」告诉我们:祸福其实都是相倚的,得到而心生欢喜,也需要看到其中的隐患,而我们人生多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内心有许多欲望和追求。

事物之间,细忖能看到它的原,亦能察到它的果。先哲们常能「原小以知大」,故能察一落叶而知秋,能从商妲己要一双象牙筷子,看到需要匹配的金银杯盘、玉食锦衣,以至豪华奢靡的宫殿,最后得出必然亡国的结论。

《淮南子诠言》告知我们:「原天命则不惑祸福。」《易经》上说:「原始反终,则知死生之说。」人间最大的学问,莫过于宇宙人生事实的真相,万事万物的本原法则,所以古人在此探求,有《原道》、《原人》、《原毁》……从而创造了「原」的文体。

「原」清楚了,明白了,人生也就真正通达了,也就不会因世相时而迷惑、时而嫉妒、时而怨怒,而是心如平原,会懂得珍惜和原谅他人。

「原」不过如此,用心去体会,也许人生便会如「愿」。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上一页 下一页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