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孩子对自己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从而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少儿阶段,正是孩子学习功课、掌握知识的重要时期,如果此阶段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爸爸妈妈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克服自卑感。
孩子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目标定得过高,遭遇挫折;二是与他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劣势,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等等。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情绪,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有自卑感的人常常胆小、怯懦、孤独、沉默,不喜欢交际,缺乏朋友,活动能力差,进取心不强,更多地考虑自我,对人不够热情,经常回避群体活动,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的人,是很难做出成绩来的。
自卑的孩子通常表现为:
1﹒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被人耻笑。
2﹒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则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不愿与人交往,总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过于压抑自己,悲观,失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封闭自己,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独受煎熬。
3﹒情绪低落,抑郁,还伴有焦虑,失眠等。
要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做父母的首先要有自信心,否则就很难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同时要多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使孩子能够扬长避短,并耐心地让孩子了解,许多人都有着自己的缺陷,都会产生自卑感,关键要能够克服自卑感。
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所以,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心里想的一定是「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是最棒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因此,激发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挺起自信的胸膛,是父母亲应该重视的问题。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自信的习惯呢?以下结合「杨老师书法教室」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
1﹒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估。由于孩子年幼,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一般先来自于成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与父母的引导有密切关系,因此,父母亲需要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孩子的自信首先来自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自信的。
尊重孩子应不分时间和地点,也不分孩子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只是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责怪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此时不妨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亲要尽量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的事务,与孩子讨论一些家庭中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能力以及父母对自己的信任。
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千万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没出息!」「小孩子懂什么!」「大人的事,小孩子知道什么? 」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无法获得长辈的信任,从而无法获得自信。尊重孩子,尤其不能随意辱骂、惩罚和殴打孩子。辱骂、惩罚和殴打是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杨老师书法教室」有一个案例,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有一个6岁多的女孩,特别喜欢来教室学习书法,喜欢和老师同学们相处。可是一见到妈妈来接她就非常紧张,不自在。后来辅导老师了解到,原来是孩子的妈妈对孩子要求过高,常常让孩子感觉到压力很大,觉得无法达到妈妈的要求。越是如此,妈妈越不满意,久之孩子在妈妈面前就紧张,在人前也表现得不自信了。到了书法教室后,在有经验的德育老师们的善巧引导下,孩子很快就融入了大家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渐渐绽开了笑容,也渐渐找到了自信。孩子妈妈也在孩子的变化中,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欲速则不达,孩子是一个小树苗,需要我们大人用智慧和耐心以及爱心去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把握好教育的方法和节奏。
2﹒告诉孩子「你能行,你是最棒的」
缺乏自信的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已经在心里建立了消极的自我暗示,即「我是没用的」,「我做不好的」等等,这种心理让孩子越来越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越来越没有信心。因此,做父母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当有意识地忽视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而在孩子表现出自信的时候,及时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淡化「我不行」的心理,树立起「我能干」的心理。
虽然这方面不如别人,但是完全可能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这时,做父母的可以教孩子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法来激励自己,如「我书法能学好,其他的肯定也能学好!」「我朗诵的声音很好听」,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让孩子从对某件事的良好感觉中扩散出去,从而增加良好的自我感觉。
因此,父母亲要多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帮助他们在学业之外,培养良好的兴趣与爱好,鼓励孩子参加社区义工活动,让他们多接触需要关爱帮助的人群,这些都能增进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同时亦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另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必须与老师充分配合,让孩子在学校也得到成功的机会,得到鼓励,而不是贬抑。
3﹒随时巩固孩子的自信
巩固孩子的信心是一个需要耐心不间断的过程,看到孩子因不断成功而树立起信心时,千万不能以为大功告成,更要不断鼓励孩子,巩固其自信心。孩子只有在不断的鼓励中,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来树立起自信。
做父母的若能进退有度,能及时把握好勉励孩子的时机,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有非常大的助益。有一个7岁的男孩,参加了「杨老师书法教室」德艺书法培训班后,非常喜欢书法,常常能安静地书写练习几个小时。另一个孩子的妈妈得知后,对孩子的自信和静定,非常赞叹也很好奇,就问孩子的妈妈:「你的孩子怎么这么自觉,这么好学呢?」孩子的妈妈淡淡地笑着说:「孩子的性格养成很重要,我很重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同时,孩子的辅导老师教导我们要懂得欣赏孩子,帮助孩子培养自信。每当他练习书法时,不论好坏,我总是会鼓励他『这个字比昨天有进步,这个笔画很有力道』等等,所以,孩子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有信心。」
由此可见,建立和巩固孩子的自信是需要家长付出耐心和时间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做父母的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不要讽刺孩子,以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打击;第二,鼓励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分赞扬孩子,以免孩子产生骄傲情绪。只有随时地、恰当地鼓励,才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信。
4﹒允许孩子犯错误
做父母的总是对孩子的错误非常在意。事实上,犯错误对孩子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中的波折,能够让孩子汲取到成长的营养,逐渐走向成熟。
对于父母来说,怎样对待孩子的过失或者错误呢?几乎每一位教育专家都认为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美国心理学家莱顿对家长们说:「讲述你自己曾经犯过的过失,承认过失,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你会犯这个过失,告诉他们,你下次将怎样用不同的方法去避免重犯。」另外,心理学家说:「从犯过失的痛苦中走出来,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应该去赞扬孩子们尝试活动的努力和勇气。」取孩子现在的表现与之前的表现做比较,而不是与别人相比较。如此大人和孩子都能逐渐建立起信心。
结语: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人类的未来,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都能得到善知识的引导,他们几乎可以从所有的过失中得到益处,得到成长。诚愿此文能为家长们送去一些有益的思考,愿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健康茁壮快乐地在爱心花园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