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经教室

 

 

我们还来得及做的……

——经历国学启蒙后的感想

申彩

   “至乐莫如读书”曾经是我应对身边人不解的一句顽言,而自从为人母之后,“至要莫若教子”则是我时刻提醒自己的警言——因为孩子是我们留给这个世界的唯一延续,扪心自问,自己似乎也已这么做下来了。3月10日,我处特邀的台湾国学专家蔡礼旭先生在正式演讲之前,提问了一句“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我则脱口而出“希望他能健康、快乐、自食其力”,下意识中的这几个字不仅是我对孩子的希望,也是我自己一直以来追逐的人生目标,但如何开启与实现,在上下求索过程中,也难免走弯路并百思不得其解。去年底,在同事的建议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听蔡先生的讲座,这段时间下来,在因自己对传统国学理解肤浅而深感羞愧的同时,更多感受到的则是被启蒙后醍醐灌顶的痛快,为自己的实践找到了一些国学中的理论依据,以往的困惑也有了开启的思路,至要的是了解了“其实一切都很简单”,而且我们还来得及做的……。

·为人父母者教育孩子最省力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

我们常说“上行下效”,家庭教育的原则也是如此。一个最简单 的例子:每天工余饭后、闲暇时间,父母能在做完家务后,各自手执一本至爱的书,时不时地在读到精彩处时相互交流,在这种氛围中耳濡目染的孩子,想不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都难,只怕父母又要有晚上从孩子手上夺书、逼他关灯睡觉之虞了。至于其他诸如“孝、悌、谨、信……”皆情同此理。

· 教孩子学会“礼貌”与“孝敬”这两项终生受用的至宝。

“礼貌”简单地说就是“想到他人,替他人着想”;“孝敬”则分为两块——孝父母、敬老师,并可以扩展到孝敬所有的尊长。一个人的“礼貌”与“孝敬”是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中的,并且润物无声,能让身边的人真切地感受到,有两句话可以诠释这两大至宝的功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礼尚往来”,一个在工作、生活中礼貌、孝敬的人,就等于拥有了开发自身潜能的两把金钥匙,一生都将会人见人爱,万事皆顺;即便遭遇麻烦,必将有贵人相助,否极泰来;而助力的凝聚,会使人一路越走越轻松。

· 对孩子的教育要“扬善隐恶”,让孩子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父母要经常看到孩子“好的地方”,并及时在众人面前表扬,使孩子树立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而孩子做错了事,正是给了我们教育他的 “契机”,父母要注意“慎于始”,错误一经发现,就要立即纠正,绝不能姑息迁就,否则,有一就会有二。但也要谨记,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否则既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会滋长他的叛逆心理,导致前功尽弃。所谓“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就是提醒我们要善于在生活的点点滴中进行机会教育。

· 要注意教育中的“度”。

万事皆有度,育子更是如此,其中的“过”与“不及”都是要靠个人的素质和技巧来规避的,但《礼记》中的几句话可以让我们共勉——“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所谓“童蒙养正,至圣也”,在这一神圣的历程中,我们自己也在磕磕绊绊地成长,所谓“教学相长”。成长的烦恼,可能于我们要远远地多于孩子。但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孩子不能光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