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是固有文化的基本典籍,六经中的书经更是古圣先王治理天下的大经大法,及为内修圣德圣圣相传的宝藏,凡是研究中国文化与政治学者,不可不研究书经。礼记经解篇曾以「疏通知远」称颂书经的教化之功,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这都足以说明书经的重要性,所以为孔门弟子必修的学问。可惜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以致后世有今古文的争端,因此研究书经不免有些困惑。
书经原名尚书,据孔颖达解释:「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汉文帝求书,济南老伏生口传而由学者以 字记录的书经,名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时,鲁共王在孔子旧屋壁中发出的书经及孔子所作的书序,是科斗文字,名为古文尚书。当时孔安国辨认科斗文,以 字抄写,并承武帝之诏,为经作传,也就是注解书经,名为孔传。完成后,因武帝宫廷发生「巫蛊」事变,致未献上,只好留在家中。孔安国有一篇尚书序,将孔壁古文经的原委说得很详细。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 ,也称梅 ,获得古文经传,由他献出,始行于世。唐朝孔颖达依据孔传作疏,名为正义。现在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正义就是这一部古文尚书。
清儒阎若璩与惠栋等人考据,认为古文尚书除与今文经相同者外,其余的经文与孔传是王肃或梅 伪造。因此称之为「伪古文尚书」,「伪孔传」。但是古文经学家们认为阎惠诸儒的考证不足以否定古文尚书,姑且不论孔传,单说那些佶屈 聱牙的经文,岂是王肃或梅 所能仿造。
尚书今古文之争,现在已无重要意义,因为不论今文古文,都是中华文化,其中都有至理名言,极富研究价值。例如被断定是伪经的「大禹谟」,经中所讲的「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即是永恒的真理,无论在什幺时代,凡是贤能的为政者,都不能违背。又如大禹谟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阎惠诸儒指出,荀子解蔽篇有「故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梅 用这几句话加上论语「允执其中」,便造成这四句经。然而不论是梅氏引用荀子造经,抑或是荀子引用古文尚书,但须研究这四句文,而且依此修养中庸之道,便是如获无价之宝,受用无穷。
尚书五十六篇,不必分辨今文古文,每一篇都是国学精华,如必求其精要,则可注意文体与尧典洪范各篇之文。尧典是书经第一篇,开宗明义就赞帝尧:「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读这一段经,自可想见尧王的道德劝业如何泽被万方。下文:「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这就是礼记大学的思想根源,可以永为天下法。
洪范九畴,是治理天下的九类法典,当初夏禹王治洪水时,天锡洛书,法而陈之,即是洪范,后来传到殷家,周武王伐纣后访问箕子,又由箕子传给武王,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奇珍异宝。
尚书文体有典谟训诰誓命六种,各有其含义。尧舜禅让,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君臣咨俞和谐,民众逍遥击坏,所以文体是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禹王传子,开始为家天下以后,夏有甘誓,商有汤誓,周有泰誓,牧誓。誓就是誓师杀伐。等而下之,有吕刑、文侯之命等。这是家天下的产物。所以孔子祖述尧舜,以大同之治为终极理想。
一部尚书是虞夏商周文化总汇,,国人研读之后,了解其中的道理,心量必然大开,所见必然深远,从而庆幸生为中国人,承受这样丰富的文化遗产,当思如何发扬光大,供给世界人文之需,才不愧为现代中国的读书人。
——摘自《儒学简说》
徐醒民教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