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儒,不知中华文化如何优美。学儒而不修道,则不知儒学如何高明。儒家所讲的道,修成功,便是圣人,而在修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功效便是解除生死之苦。要获致这样的功效,以至达成终极的目标,则必须了解生死的由来,以及不生不死的原理。
在论语先进篇季路问事鬼神章里,子路「敢问死」,孔子答以「未知生,焉知死」。这是圣贤谈论生死问题的显例。子路只问死,孔子则教子路将生与死合起来研究。因为只问死,不问生,或者只问生,不问死,都有所偏,不得确解,必须将生死合观,始能获知生有来历,死有去所,死生相续,不绝如流。
儒家修道,就是修去本性中的幻影,以及由幻影转现的种种假相。种种假相转现时,由细转粗。修去假相时,则由粗入细的转。假相愈粗,愈为恶劣。例如名位权利等,都是粗劣的假相,无论何人只要贪图这些假东西,且不论如何伤害别人,扰乱社会,自己的良知必先受到严重的污染,使其性光更趋隐晦,生死之苦更难解除。所以,修道首须不贪这些粗劣的假相,始能入道。同时必须如中庸所说:在「率性」上用工夫。率性就是顺乎本性而不转变。本性见诸事用,便是父慈子孝等伦理道德,如孟子告子篇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修道在这上面用工夫,非常稳妥,但必须行之笃实,须如礼记大学所说「毋自欺」「必慎其独」,不如此,便是假修道。假修道,毫无用处。惟有真实修行,才有真实效果。然后工夫进一分,本性光明便显一分,工夫愈进,性光显得愈多,到了相当的程度,性光足以照破重重的阴暗,看清生来之前与死去之后的变化情况,便能截断生死长流,解除生死大苦。最后除尽蒙于性体那一点点幻影,本性通体复明,即是成圣。
孔子祖述尧舜,尧舜都是圣人。尚书尧典「克明俊德」,康诰「克明德」,曾子传述大学,据此而为「明明德」,并解释「皆自明也」。自明是自有的光明性德,本具一切智能功能。这智能功能全部显出,即是圣人,但要靠自己率性开发,不能靠人,不能靠神。所以修道必须把握这个自字,一切自我要求,自我作主。这是儒家学问的高明处,也就是中华文化的优异处。
——摘自《儒学简说》
徐醒民教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