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字   经      
                        第一章 
                        人之初 性本善  
                        第   
                        二  节  
                        7.	[原文]         
                          
                        [译文]: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在寒冷的冬天的晚上,先把床铺睡暖了,然后请父亲上床去睡。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应该谨守的本分。 
                        [故事]:黄香扇枕温衾 
                        东汉的黄香是江安人。他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黄香非常孝敬他的父亲,对父亲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夏天天气炎热,黄香怕父亲热得睡不着,他常常在父亲就寝前,拿扇子把父亲用的枕头和席子扇凉,然后请父亲去睡。冬天天气寒冷,黄香怕父亲受冻,就先躺在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父亲用的被子和褥子,然后请父亲上床。 
                        他的孝行不久就传到了京城。“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就是当时流传的人们称赞他的话。当时的江夏太守刘护听说了这个故事,就上奏皇帝,请皇帝表彰黄香的孝行。“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识,千古一黄香。”这是后人对黄香的赞美。他的故事被收入《二十四孝》。 
                        8.  
                        [原文] 
                    
                        [译文]: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兄长们吃,自己吃小的。敬爱兄长、长幼有序,是做人从小就应该懂得的道理。 
                        [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鲁国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道德学问很好,和王杰等文学家并称为“建安七子”。 
                        孔融的父亲孔宙有七个儿子,孔融排行第六。他天性淳厚,从小就懂得谦让的礼节。孔融四岁时,有一天,有人送给他们家一篮子梨,父亲叫他自己去拿一个吃,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吃最小的,他说:“我年纪小,应该礼让兄长。”族中的人知道了,都觉得孔融很了不起。 
                        孔融小时候不仅懂得做人的道理,而且才华横溢。他的才气传到当时一位任职太中大夫名叫陈韪的耳里,陈韪很不以为然。他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的评论对于小时候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人或许有用,但是,对于道德品质良好的人来说,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长大在关键时刻才能挺身而出。 
                        孔融十六岁时,东汉宦官把持朝政,大肆捕杀正直之士,山阳张俭被迫逃亡到孔家,孔融把他藏了起来。不料事情泄漏,孔融和哥哥孔褒一起入狱。二人在狱中争着受死,一时郡守不能决断,上报上司处理。因为孔褒是兄长,后来上司下令问了孔褒的罪。通过这件事,孔融一时声名远扬。 
                        二人争死之事,和幼年让梨同样道理,即利益给与他人,危险留给自己。一个人只有在小时候培养出良好的品德,才能在成人之后处于危难之时,表现出高风亮节。 
                        《弟子规》里面说:“兄弟睦,孝在中。”可见孝顺的人一定友爱兄弟,能够友爱兄弟的人,也一定懂得孝顺,孝和弟(悌)是不可分的。《论语》中也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弟”是很重要的,“兄友弟恭”是五伦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小节总结: 
                        本小节举了两个重要的例子。孔子在《论语·第一学而篇》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后人根据这段话,编写了著名的《弟子规》,指导人们的日常行动。在所有的行动中,排在首位的孝顺父母,其次是兄友弟恭。这里的两个例子当中,第一个是黄香孝敬父母的例子,第二个是孔融善待兄弟的故事,都是做人首先要学习和做到的。  
                         
                        大方广网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