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菁华录 卷

侯官吴曾祺评注

祭统第二十五

   前二篇一言其法。一言其义。所以论祭者备矣。然而圣人且病其繁也。乃复举大意言之。谓之祭统。统者指其要之谓也。犹挈领提纲之意。明乎此则至繁之中。有其至简者存焉。故以继二篇之后。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者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五经吉凶军宾嘉之五礼也

   所谓怵者。即祭义中所谓怵惕之心。凄怆之心也。

   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以孝于亲。如此之谓备。唯贤者能备。能备然后能祭。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礼。安之以乐。参之以时。明荐之而已矣。不求其为。此孝子之心也。诚信忠敬四者祭之本不求其为无求福之心也

   言其内尽于己。而心无不顺。外顺于道。而事无不顺也。

   本之诚信忠敬之心。以与神明相见。故曰明荐。

   古者祭而不祈。故曰不求其为。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畜者藏也中心藏之而不忘是顺乎率性之道而不逆天叙之伦

   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时者以时思之礼时为大也

   即圣教无违之义。

   既内自尽。又外求助。昏礼是也。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此求助之本也。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外内之官也。官备则具备。水草之菹。陆产之醢。小物备矣。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阳阴之物备矣。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苟可荐者。莫不咸在。示尽物也。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此祭之心也。

   此言昏礼之关于孝道者。

   处处皆兼内外言之。礼意始备。

   是故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诸侯耕于东郊。亦以共齐盛。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天子诸侯非莫耕也。王后夫人非莫蚕也。身致其诚信。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缁服亦冕服也缁以色言非莫耕非莫蚕言非无可耕之人非无可蚕之人也

   自取夫人以下。皆论诸侯之事。此复兼天子言之。

   及时将祭。君子乃齐。齐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是故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也。则不齐。不齐则于物无防也。耆欲无止也。及其将齐也。防其邪物。讫其耆欲。耳不听乐。故记曰。齐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是故君子之齐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故散齐七日以定之。致齐三日以齐之。定之之谓齐。齐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于神明也。物犹事也不苟虑不苟动皆所谓防也

   止讫文异义同。

   散齐又谓之戒。礼器所谓七日戒也。致齐又谓之宿。礼器所谓三日宿也。

   注:①「齐」通「斋」

        ②「耆欲」即「嗜欲」,「耆」通「嗜」

—— 未完待续 ——

上一页 //下一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www.df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