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菁华录 卷六

侯官吴曾祺评注

学记第十八

   古者建国。兴学为先。自三代圣王。相沿不改。秦火之后。学制破坏尽矣。汉兴四百余年。稍有建立。而其法未备。唐宋以来。间有学官书院之设。殊非古人所以立教之意。此篇详述学制之本末。以及有益于人心世道之处。至为精切。王制文王世子间有叙及兴学之事。皆不如此之详尽。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发虑宪谓致其思虑以求合乎法则也求善良亲贤也此二者可以小致声誉不能感动众人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就贤礼下贤德之士也体如中庸体群臣之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远疏远之臣也此二者可以感动众人未能化民也

   发端由君德说起。以见学问之益。统尊卑上下皆在其中。不仅施之教士已也。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化民成俗必如唐虞之于变时雍乃为至耳此学乃大学之道明德新民之事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建国君民谓建立邦国以君长其民兑命商书典常也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学于人方知己所未至教而无以应人之求则自知困辱斆学半者教人之功居吾身学问之半

   以上泛论为学之益。此下方就学制言之。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比年每年中年间一年也离经离绝经书之句读辨志辨别其趋向之邪正敬业则于所习无怠忽乐群则于朋徒无聧贰博习则不以程度为限制亲师则于训诲知嗜好论学讲求学问之蕴奥取友择取益者而友之是学之小成至于九年则理明义精触类而长无所不通有卓然自立之行而外物不得以夺之矣是大成也

   吴文正谓九年。是十五入大学之次年。案知类通达。强立不反。皆精深之诣。恐非少年子弟能见及此。所谓九年者。当是在大学后九年。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前言成俗成其美俗也此言易俗变其污俗也以此大成之士而官使之其功效如此是所谓大学教人之道也蛾子虫之微者亦时时衔土而成大垤以喻学者由积学而成大道也此古记之言故引以证其说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四时之教各有正业退而燕息必有燕居之学弦也诗也礼也此时教之正业也操缦博依杂服此退息之居学也凡为学之道贵于能安安则心与理融而成熟矣然未至于安则在乎为之不厌操缦操弄琴瑟之弦也操弄之不废乃能习熟而安于弦也诗人比兴之辞多依托于物理而物理至博也学不能退息之际广求物理之所依附者则无以验其实而于诗之辞必有疑殆而不能安杂服冕弁衣裳之类礼各有服极为繁杂学者不于退息时游观行礼者之杂服则无以尽识其制而于礼之文必有仿佛而不能安者矣艺即三者之学退息时若不兴此三者之艺则谓之不能好学矣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之时必有正业则所习者专而志不分息焉游焉之际必有居学则所养者纯而艺愈熟故其学易成也

   藏息以地言。修游以功言。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承上文言藏修游息无不在于学是以安亲乐信虽离师友亦不畔于道时敏无时而不敏也厥修乃来言其进修之益如水之源源而来也

   此句紧承上二句。惟能亲其师。乐其友。故能离而不反。辅即辅仁之辅。言友也。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呻吟讽之声占视也毕简也讯问也隐其学不以所学自表见终业而又速去之用工间断不安不乐故也刑成也

   施就教者言。求就学者言。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陵踰犯也节如节候之节不陵节而施谓不教幼者以长者之业也孙以顺言摩以相厉而进为言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扞拒扞格坚强难入燕私之朋必不责善或相与以慢其师燕游邪僻必惑外诱得不废其业乎

   四句紧对上四项。又添出燕朋二句。盖四者之失。皆由燕朋燕辟害之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喩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示之以人道之所由而不牵率其必进作兴其志气之所尚而不沮抑之使退开其从入之端而不竟其所通之地如此则不扞格而和不勤苦而易不杂施以乱其心有相观以辅其志而思则得之矣

   兴废二语。一法一戒。自为章法。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至学至于学也钝者至之难敏者至之易质美者向道不美者叛道博喻谓循循善诱不拘一涂也长者一官之长君则一国之君言为君之道皆自务学充之三王四代之所以治以能作之君作之师尔

   大学之道。修齐治平皆在其中。故曰可为人君。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严师谓尊礼严重之也无北面不处之以臣位也

   天子视学。待三老五更。皆有西阶而无北面。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庸功也从读为舂舂谓击也每一舂而为一容

   善问者就学者言。善待问者就教者言。二者各尽其道。方能有成。

—— 未完待续 ——

上一页 //下一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www.df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