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呻吟語 】

 

【原文】

一念收斂,則萬善來同;一念放恣,則百邪乘釁。

【譯文】

收斂一個欲念,就會帶來眾多善行;放縱一個欲念,各種邪惡就會趁虛而入。

 

【原文】

人子之事親也,事心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譯文】

作為子女侍奉父母,重要的是關懷父母的心意,其次是照料父母的身體。

最不好的是雖然照料父母的身體但并不體諒其心意,更壞的是只講空話而沒有照料父母的行為。

 

【原文】

人心喜則志意暢達,飲食多進而不傷,血氣沖和而不郁,自然無病而體充身健,安得不壽?

故孝子之於親也,終日乾乾,惟恐有一毫不快事到父母心頭。自家既不惹起,外觸又極防閑,無論貧富、貴賤、常變、順逆,只是以悅親為主。蓋『悅』之一字,乃事親第一傳心口訣也。

即不幸而親有過,亦須在悅字上用工夫,幾諫積誠,耐煩留意,委曲方略,自有回天妙用。

若直諍以甚其過,暴棄以增其怒,不悅莫大焉,故曰不順乎天不可以為子。

【譯文】

人心里高興,情緒就暢快,食欲也因此增加而又不至於傷身,血氣能通和而不會抑郁,身體健康而不會生病,怎?會不長壽呢?

所以孝子對於雙親要時刻加以注意,怕有絲毫不快之事煩擾父母。自己不觸犯雙親,又預防外界影響,無論貧富、貴賤及變動之時、逆順之境,都應令雙親歡喜為第一。使父母歡喜,是侍奉他們的第一秘訣。

即使父母有些過失,也應該在『悅』字上下功夫,在令他們歡喜的前提下想辦法。誠摯勸諫,不厭其煩,認真留意,委婉策略,自有奇妙的效果。

倘若直言其過而增加過失,脾氣暴躁而使其惱怒,就會使之受到極大的傷害。

因此可以說,不順從雙親,就算不上是好子女。

 

【原文】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譯文】

放寬心胸,容納天下事物;謙虛謹慎,接受天下仁善;平心靜氣,分析天下事情;潛心鉆研,縱觀天下事理;堅定信念,應付天下變化。

 

【原文】

己無才而不讓能,甚則害之;己為惡而惡人之為善,甚則誣之;己貧賤而惡人之富貴,甚則傾之。

此三妒者,人之大戮也。

【譯文】

自己沒有才能又不肯讓賢,甚至對人進行迫害;自己做惡卻怨恨他人行善,甚至對人進行誣陷;自己貧賤而眼紅別人富貴,甚至對人進行傾詐。

這三種妒忌,是人的極大恥辱。

 

【原文】

攻我之過者,未必皆無過之人也。苛求無過之人攻我,則終身不得聞過矣。

我當感其攻我之益而已,彼有過無過何暇計哉!

【譯文】

指責自己過失的人,未必都是沒有過失的人。如果苛刻地要求沒有過失的人才能指責自己,那?恐怕一生也不會聽到對自己的指責了。

應當感到別人指責自己是對自己有益的,哪有時間計較對方有沒有過錯呢!

 

【原文】

責善要看其人何如,其人可責以善,又當自盡長善救失之道。

無指摘其所忌,無盡數其所失,無對人,無峭直,無長言,無累言,犯此六戒,雖忠告,非善道矣。

其不見聽,我亦且有過焉,何以責人?

【譯文】

勸人為善也要看那個人的情況如何,如果那個人可以相勸,則以善言相勸,相勸時也要注意采取適當的方法。

不要揭人短處,不要盡數過失,不要發生口角,不要過於直率,不要講得太深,不要羅嗦嘮叨。如果違反上述六條,即使是肺腑之言,也不是勸人為善的方法。

對方不接受你的勸告,說明自己也有過錯,這樣又怎能責勸別人呢?

 

【原文】

處毀譽要有識有量。今之學者,盡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是識不定;聞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惡在我,毀譽於我無分毫相干。

【譯文】

對待詆毀和贊譽,應有自己的見識和度量。

今天的學者,有的是向上的,見到世上的榮譽就趨附,見到世上的詆毀就躲避,這是因為沒有堅定的見識;聽到他人贊譽就高興,聽到他人詆毀就憤怒,這是因為度量太小。

其實真正的仁善與邪惡全在自己,他人的詆毀贊譽與自己毫不相干。

 

【原文】

責人要含蓄,忌太盡;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

今子弟受父兄之責也,尚有所不堪,而況他人乎?

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此語不止全交,亦可養氣。

【譯文】

指責他人應該含蓄,切忌把人說得一無是處;應該委婉,不應過於直截了當;應該含糊,不應過於認真。

現在即便是父子兄弟之間的指責,還有不堪忍受的,更何況他人呢?

孔子說:『忠告應該善於說出,不可以時應該立刻停止。』

按照這句話去做,不僅可以保全朋友的交情,也可以培養自己的氣質。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