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管子》曰:心君之位也,上離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馬走,使盡其力;毋代鳥飛,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動,以觀其則。動則失位,靜乃自得。虛其欲,神將入舍;掃除不潔,神乃留處。

【譯文】
春秋戰國時的名著《管子》中說:人心就好比是國君,主宰著人的一切活動,人心一旦偏離了正道,那麼人的各個部分就難以正常發揮作用。不要代馬匹去跋涉,應當讓它盡到自己的力量;不要代飛鳥去飛翔,應當讓它盡情舒展自己的羽翼。不要搶在外物之前行動,應當冷靜地觀察事物變化的規律。貿然行動就會陷入被動的境地,靜觀其變才會游刃有余。去除內心的欲念,高尚的情操才會深入人心,打消齷齪的念頭,才會有神明的容身之地。

【原文】
《荀子》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則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昏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譯文】
堆積土石成為山丘,風雨就在山中興起;匯集水流成為淵澤,蛟龍就在淵中產生;積累善行,成為德行高尚的人,自然就會聰明叡智,具備圣賢的心意。所以不積累每次邁出的一小步,就不能到達千里之外;不積累每一條細小的水流,就不能匯成洶涌的江海。所以假如沒有深沈堅定的志向,就不會通曉事理;假如不愿踏踏實實地做事,就不會取得顯赫驕人的成績。因此聲音不會細小到讓人無法聽見,行動不會隱秘到讓人無法看見,就好比是美玉藏在山中會使草木豐茂、明珠藏在淵中會使崖岸不枯一樣,只要不斷地積累善行,怎麼會不被人知道呢!

【原文】
黃石公曰:絕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污;避嫌遠疑,所以不誤;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窮;親仁友直,所以扶顛;近恕篤行,所以接仁;任才使能,所以濟務;殫惡斥讒,所以止亂;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後度,所以應卒;設變致權,所以解結;括囊順會,所以無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譯文】
秦朝末年的哲人黃石公說:戒除不良的嗜好和欲念,就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拖累;克服不良的習慣,就可以少犯許多過失;遠離醇酒和美色,就可以使自己的品行高潔無瑕;躲避各種嫌疑和是非之地,就不會被他人誤解;廣泛地學習,懇切地求教,就可以增長自己的見識;認真修習,少發議論,就可以塑造高尚的人格;恭敬謙虛,勤儉節約,就可以保持清高的節操;周密思考,深謀遠慮,就不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親近仁者,與正直的人們為友,就可以扶困濟危,造福他人;寬恕他人,身體力行,就可以合乎仁義之道;尊重人才,選賢任能,就可以治理好天下;嫉惡如仇,疏遠小人,就可以平定內亂;總結歷史,正視現實,就可以頭腦清醒;反復斟酌,全面權衡,就可以應付突發事變;機動靈活,善於變通,就可以化解矛盾,解決疑難;寬厚包容,順其自然,就可以贏得更多的支持;正直耿介,剛正不阿,就可以建立宏大的功業;勤勤懇懇,溫和平易,就可以保證有一個良好的結局。

【原文】
夫志心篤行之術,長莫長於博謀,安莫安於忍辱,先莫先於修德,樂莫樂於好善,神莫神於至誠,明莫明於體物,吉莫吉於知足,苦莫苦於多愿,悲莫悲於精散,病莫病於無常,短莫短於茍得,幽莫幽於貪鄙,孤莫孤於自恃,危莫危於任疑,敗莫敗於多私。

【譯文】
要想使自己心志專一,行為篤厚,就要在以下各個方面做得恰到好處,從而興利避害:最長遠的打算就是要把各種因素充分考慮到,最能使自身安然無禍的辦法就是忍受屈辱,最緊迫的頭等大事就是修持德行,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就是廣行善事,最能感動神靈的事就是保持內心高度虔誠,最大的明察善斷就是能夠體察物情,最吉利的事就是學會知足,最痛苦的事就是欲望太多,最大的性格弱點就是做事情沒有恒心,最為目光短淺的做法就是只顧眼前利益,最陰險的人就是那些貪婪鄙陋之人,最易招致眾叛親離的做法就是剛愎自用,最危險的事就是任用自己不信任的人,引起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私心太重。

【原文】
陸子曰:氣感之符,清潔明光;情素之表,恬暢和良。調密者固,安靜者詳,志定心平,血脈乃長。

【譯文】
漢代人陸賈說:當人真氣通暢時,人的外表就會顯得清潔明亮,光鮮異常;當人內心坦誠時,人的神情就會顯得安閑自得,恬靜舒暢。善於調攝的人精神強固,安於清靜的人平和安詳。意念專注,心緒平定,必定能夠延年益壽,家族興旺。

【原文】
董子曰:以仁安人,以義正我,仁,人也,義,我也。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我愛;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眾人不察而反之,詭其處而逆其理,鮮不亂矣。

【譯文】
漢代的大儒董仲舒說:用仁德來安撫他人,用義理來約束自我。仁,是針對他人而言的;義,是針對我自己而言的。推行仁德的關鍵在於愛他人,而不是愛自身;維護義理的關鍵在於端正自身,而不是端正他人。一般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反其道而行之,混淆了二者關系,違背了自然天理,怎麼能不引起混亂呢!

【原文】
揚子曰:天下有三門,繇於情欲,入自禽門;繇於禮儀,入自人門;繇於獨智,入自圣門。

【譯文】
漢代人楊雄說:天下有三種歸宿,如果憑著自己的情欲行事,橫行無忌,就會淪為不齒於人類的禽獸;如果能夠嚴於律己,使自己的行為合乎禮義倫常,才能算得上是純粹的人;如果通過自我不斷修行,福至心靈,超凡脫俗,那麼就可以達到圣人的境界。

【原文】
崔子玉《座右銘》曰:毋道人之短,毋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惟仁為紀綱,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毋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在涅貴不緇,暖昧內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剛強,行行鄙夫志,悠悠固難量。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詳,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譯文】
東漢人崔瑗有一篇座右銘:不要津津樂道別人的缺點,不要時時夸耀自己的優點,施舍給別人不要念念不忘,接受施舍不要忘恩負義。世俗的榮耀不值得羨慕,只有仁愛才是行動的準繩,做事但求問心無愧,哪怕他人造謠誹謗。不要使名聲超過實績,清靜敦厚歷來為圣人所提倡。身處污泥不沾染,懵懵懂懂斂鋒芒,柔弱從來可生存,老子勸人戒剛強,碌碌無為是鄙夫,安閑之中滋味長。謹慎言語節飲食,知足常樂保吉祥,持之以恒勤自修,終究能使美名揚。

【原文】
文中子曰:罪莫大於好進,禍莫大於多言,痛莫大於不聞過,辱莫大於不知恥。聞謗而怒者,讒之囮也;見譽而起者,佞之媒也。絕囮去謀,讒佞遠矣。

【譯文】
隋代人王通說:導致犯罪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急功近利,招致災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言語不慎,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能聽到自己的過失,最大的恥辱就是缺乏羞恥之心。聽到別人的指責就發怒的人,最容易招來進讒的人;聽到別人的夸獎就高興的人,最容易結交佞邪小人。只有克服這兩種弊病,才可以遠離讒言和佞邪。

【原文】
橫渠張子曰:困辱非懮,取困辱為懮;榮利非樂,忘榮利為樂。弓調而後求勁焉,馬服而後求良焉,士必愨而後求智能焉,不愨而後能,譬之豺狼不可近。

【譯文】
宋代學者張載說:困頓和窘辱并不值得擔懮,值得擔懮的是人們言行不檢點,自取困辱;榮耀和名利并不意味著快樂,只有那些徹底忘記榮耀和名利的人,才是世上最快樂的人。弓矢必須得心應手,然後才能追求它的強勁有力;馬匹必須馴服,然後才能追求它的速度和耐力;士人必須先得誠實正派,然後才去要求他的智慧和才能;那些心術不正卻才能出眾的人,就好比是豺狼虎豹,千萬不可親近和信任。

【原文】
邵子曰:事無巨細,皆有天人之理,修身,人也,遇不遇,天也。得失不動心,所以順天也,行險僥幸,是逆天也。求之者,人也,得之與否,天也。得失不動心,所以順天也,強取必得,是逆天也。逆天理者,禍患必至。

【譯文】
宋代學者邵雍說:世上的事情無論大小,都包含著天意和人事的辯證關系,例如士人修身養性,這是個人的主觀努力,至於能不能時來運轉,得到朝廷的重用,則取決於天意,不是人力所能強求的。有的人無論得志或失意全都泰然自若,從不放在心上,這就是順從天意的安排,隨緣而行,順其自然。有的人則鋌而走險,抱著僥幸的心理投機鉆營,這就是逆天而行。想盡辦法去追求某樣東西,這是人的主觀意愿。至於究竟能不能如愿以償,則主要靠天時機運。無論得到與否都毫不在意,便是順應自然天理;硬要巧取豪奪、志在必得,便是違背自然天理。凡是違背自然天理的人,必然會招來禍患。

 

 
選自《迂言百則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