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 山 行 旅 圖
北宋·范寬
立軸 絹本 淡設色
縱206.5厘米 橫103.3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范寬,北宋畫家。名中立,字仲立,因性情寬和,人稱為「范寬」,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常往來汴京、洛陽。山水初學李成,繼法荊浩,後感「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故移居終南山、太華山,對景造意,不取繁飾,自成一家。所作落筆雄健凝煉,喜用狀如雨點、豆瓣、釘頭的皴筆畫山。皴筆布列山石之正面,起伏更見有勢,山頂多植密林,水邊置大石,屋宇籠染黑色,表現出秦隴間峰巒渾厚峻拔之景象。亦擅畫雪景。與關仝、李成并為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主要流派代表,對後世影響很大。
《溪山行旅圖》為范寬傳世名跡。作者留心觀察山林間,煙云變滅,風雨晴晦,各種變化難狀之景,取勢磅礡,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巖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畫面大小、遠近、虛實的賓主關系,始終牽動讀者的視線,前景細膩精致,後景大氣雄渾,整幅畫面氣勢逼人而清幽空靈。
中國書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作山水不限於形態是否逼真,而更要看它是否為山水傳神,是否顯現山川之神采風韻,凡畫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人有品格,則物有雅志,一木一石,山山水水都是生命之所在,灌注著自然的生氣,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論氣韻非師》中,談到品格、志節對繪畫的重要意義,「竊觀自古奇跡,多是軒冕才賢、巖穴上士依仁游藝,探賾鉤深,高雅之情,一寄於畫。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所謂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真可謂書畫真機,一語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