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話題

 

 

 

尋找趙爺爺的故事

小小圖書 四十年的情緣

一位細心的記者,在一次去河北懷來縣麻黃峪村采訪時,偶然發現那里的小學有一個特別的慶祝活動,每逢六一兒童節,學校都會為同學發新書并組織大家集體閱讀,這個活動持續至今,已經四十年了。通過進一步了解發現,這項傳統活動的出現,竟與一位北京老人的感人善舉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他的善舉,小小圖書成了聯系幾代人的情感紐帶,老人的名字也開始在全村人中傳頌開來。

這位北京老人叫趙拓,每逢六一都會寄來幾十本書,作為節日禮物送給麻黃峪小學的同學們。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往這里寄書,一寄就是四十年。目前村里的孩子們已收到了幾千本趙爺爺寄來的各種少兒圖書,這成為麻黃峪小學圖書室的主要閱覽書目。最令全村人感動的是,趙爺爺每次寄書都附上一封信,信中「快樂」、「祝福」、「貢獻」這樣的字眼,無不流露著一位慈祥長者對下一代的諄諄教誨。

為什麼要從遙遠的北京往這里寄書呢?因為麻黃峪村地處偏遠山區,屬於國家級貧困村,至今還沒有通向縣城的柏油馬路,手機也無法在那里使用,想買本書很不容易。學校的狀況也不容樂觀:不到10人的教職員工、居無定所的校舍課堂。學生除了教學課本外,沒有其它圖書可供閱讀。所以,趙爺爺每年寄來精心挑選的兒童讀物,對於渴望精神食糧的山里娃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全村男女老少都曾是這些書的受益者,很多人一家三代都是讀著趙爺爺送的書長大的。每當趙爺爺的書寄來了,大夥都高高興興地來看,圍聚在小小的學校里,翻翻這些散發著墨香的書,聊聊可敬的趙爺爺。大家都想見見趙爺爺,當面表達感謝之意,久而久之,這成為全村人的心愿。

但是,趙爺爺雖然每年都不忘在六一前夕給孩子們寄書寫信,可卻從來不曾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和所在單位,署名也大都是「你們的老爺爺」這樣的稱呼。為了尋找好心的趙爺爺,村民們給一些媒體寫過信,但大都沒有回音,單靠他們自己出去找,路途遙遠,人生地不熟的,實在是太難了。

就這樣,一個想見,一個不愿見。如此一來,老人的真實身份和相貌,成了麻黃峪村幾代村民心中的一個謎。四十年來,對於趙爺爺這位好心老人也有了種種猜測。

有的村民說:我感覺趙爺爺應該是一位特別慈祥的老人。也有的村民說:在我們心里趙爺爺始終是很善良的一個人。在孩子們的心目中,趙爺爺是一位很偉大的無名英雄。善良、慈祥、偉大、英雄和趙爺爺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寫作文時,趙爺爺成了很多孩子筆下的主角。許多同學在作文中寫到:我最尊敬的人我從沒見過,但是我看了他給我們捐來的書,我覺得他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是我心中最敬愛的人,他就是趙爺爺。

趙爺爺的影響是如此的深入人心,麻黃峪村的孩子們都把趙爺爺當成了榜樣,他們好學上進,不少人考上了城里的大學。小山村的第一個大學生,學習趙爺爺的無私奉獻精神,畢業後回到家鄉,當上了一名鄉村女教師。

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如今,北京電視臺的記者來到麻黃峪村,想了解趙爺爺的故事,消息傳開後,大家一時奔走相告,鄉親們一起找到記者,想通過電視實現他們多年的心愿。樸實的話語,道出他們的心聲:「就想看看他老人家,哪怕是一張照片也行啊!」鄉親們推算,趙爺爺現在已經八十高齡了,而且從今年六一寫來的書信筆跡來看,和以前的不一樣,所以大夥對趙爺爺的身體非常關心,準備了山里的特產,請記者幫助他們,送給趙爺爺。

帶著鄉親們的囑托,記者踏上返程,去尋找這位只見其書,不見其人的趙爺爺。

尋找默默給農村孩子捐書的老人

麻黃峪的村民們提供了一條線索,據說有一位曾經在麻黃峪小學任教的張老師,知道一些趙爺爺的情況,并且早年還曾去北京找過他。張老師現在已經退休,并隨兒女搬到了懷來縣城居住。於是,記者趕到了河北懷來縣,輾轉找到了年近古稀的張老師。

張老師說,她記得大概在1970年前後,學校就開始每年六一收到趙爺爺寄來的書了。聽說趙爺爺是懷來縣武裝部的,後來沒過幾年,老人就調到北京工作了。為了表達對老人的謝意,此後的幾十年里,她曾兩次去北京找過,想見見這位未曾謀面的老人。但遺憾的是,她只見到了趙爺爺的妻子李奶奶,而趙爺爺一次出差,一次生病,都沒有見到。

於是,張老師給趙爺爺寄了一張別有寓意的畢業照,照片上,同學們手捧著趙爺爺贈送的書,以這種方式向老人家表示感謝。此後,因為通信不便,張老師和趙爺爺失去了聯系。

聽了張老師的介紹之後,記者隨即決定馬上趕回北京,經過一路跋涉,在夜里近十一點鐘,趕到了趙爺爺信封上注明的地址。經過打聽,這里屬於北京第三干休所,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地幫助記者查詢,果然在通訊錄上發現了趙爺爺的名字,并且找到了老人的電話和門牌號。

據工作人員介紹,趙爺爺是這里的一名老干部,今年已有86歲高齡了,最近幾年身體不太好,時常住院,平時都睡得很早。記者決定抄下趙爺爺家的電話,明天再來看望這位近四十年未曾露面的好心老人。

第二天,記者終於找到了趙爺爺的住處,在一棟普普通通的住宅樓里,住著這位被麻黃峪村全體村民稱之為英雄的老人趙爺爺。

來開門的是滿頭銀發的李奶奶,一見到趙爺爺,慈祥、樸素這幾個詞迅速在記者腦海中涌現出來。雖然家中的趙爺爺、李奶奶和記者第一次見面,不過因為麻黃峪村的緣故,老倆口很快便和記者攀談起來。

兩位老人頭一句話,就關切地詢問麻黃峪村現在的情況。記者送上鄉親們捎來的特產,說到那里的山路不好走,小學校里只有一位老師時,趙爺爺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提起當年,趙爺爺記憶猶新。那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趙爺爺在河北省懷來縣武裝部當副政委,負責當地的一些文化宣傳工作,所以經常有去山區農村的機會。一次下鄉的經歷,讓他和麻黃峪聯系在了一起。

當時,他看到小山村還很貧窮,簡陋的學校里沒有課外讀物,淳樸的孩子們看到趙爺爺來了,恭恭敬敬地鞠躬,問候:「爺爺好!」目睹書籍的匱乏情況,趙爺爺感覺很傷心,這一聲「爺爺」,更是牽動了他的心弦。是啊,手心手背一樣親,天底下的孩子都是一樣的啊!不能只顧自己的兒子孫子,也要為這里的孩子考慮,他們同樣是國家的下一代啊!

就這樣,趙爺爺便和當時還在懷來一所中學任教的妻子李奶奶商量好,每年六一都給麻黃峪的同學們寄書作為禮物,沒想到這一寄就是近四十年。慈祥的李奶奶說:「經濟條件允許,體力也還行,咱們就堅持寄吧,給孩子們希望。」

這一本本小小的圖書,宛如一粒粒希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上。每逢六一前夕,無論刮風下雨,趙爺爺和李奶奶都會去書店,花上兩三天的時間,專門給孩子們買書。要適合兒童特點,還要分配到各個年級能看懂,盡量不能重復,至少保證人手一冊,光是挑書,就少不了花一番功夫。

年輕力壯的時候,圖書的搬運、郵寄不成問題,隨著二老年事漸高,這少說30多本,多則80多本的圖書搬運,成了他們最大的障礙。為此,兩位老人想了不少辦法,開始是用自行車帶,後來買了一輛小推車,買書、郵書,都推著車去。雖然累在身上,二老卻甜在心里,每年的六一兒童節似乎也成了他們的節日。

趙爺爺說:「我還能走,還能看的時候,我自己親自買,親自寄。病了,住院了,老伴代我買。」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仍然念念不忘麻黃峪的孩子們,和老伴念叨著:「快到六一了,該給孩子們寄書、寫信了。」

因為二老的可貴善舉,山里的鄉親和孩子們好多次對趙爺爺發出邀請,想見一見他,當面答謝他。可趙爺爺卻一直沒有回應。他質樸地說:「叫我去,我沒法去。去了以後,附近的人比較轟動。」老人不愿給大夥添一丁點麻煩。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沒想到剛開始的不想去,變成了後來的不能去。1984年,一向愛好運動的趙爺爺被診斷出直腸癌,從此,這位一米八幾的部隊籃球健將,常年和病床打上了交道。2000年的一場突發心血管病,又將他永遠留在了輪椅上。因為逐日退化的視力問題,讀書寫字更成了一種奢求。盡管如此,疾病雖然停住了老人行走的腳步,卻并沒有停住圖書包裹向山區行進的腳步。

近些年來,老人囑托老伴和孩子代他寄書寫信,祝福那些山里孩子。他說:「不能停啊,孩子們都盼著呢。又到六一了,孩子們會想趙爺爺可能又快郵書給咱們了。這是精神食糧,不能斷了。我如果不行了,就讓我的老伴寄,我老伴也動不了了,我還有孩子,得接下去。」

聽記者說,麻黃峪的鄉親們認為自己是英雄的時候,趙爺爺淡淡地笑了,他說:「我哪是英雄,我做這麼點事,就成了英雄,我心里不安。我是個老軍人。戰爭年代,犧牲的、殘廢的,多了,沒有怨言,沒有要求,連他們的後代都不知道誰是誰。我們做這麼點事,這是應該做的。」

終於見到了趙爺爺

從趙爺爺家出來,為了讓鄉親們盡早知道這個好消息,看到趙爺爺的照片,記者立即驅車迅速趕往了河北麻黃峪村。

鄉親們聽說記者要來,早早就已經在村口等候了。大家見到記者,紛紛高興地鼓起掌來。他們幾十年來想見而不能見的老人,終於找到了!看著趙爺爺的照片,鄉親們詳細地詢問老人的情況。當大家得知老人的身體近況不是太好時,想見趙爺爺成了全村人的一致呼聲。

由於車輛有限,討論來討論去,最終村民們決定推選幾名代表,跟隨記者一同前往北京與趙爺爺相聚。小山村三代人的愿望即將實現了。就在教師節的晚上,六位村民代表帶著鄉親們的囑托,經過600多里地的長途跋涉,終於在趙爺爺的家中圓了他們近四十年的相聚夢。

三代人的日夜期盼,四十年的漫長等待,都在這一刻化作了歡笑和擁抱。在這難得的相聚時分,條條鮮艷的紅領巾,雙雙緊握的手也讓趙爺爺和他的三代小讀者的心緊緊靠在了一起。

懷著激動喜悅的心情,麻黃峪村第一位大學生李老師一見到趙爺爺,便拉著老人的手,講起了自己兒時的一段經歷。李老師說:「有一件事我一直沒跟別人說,我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特別不想讀書,那時候我就看趙爺爺的書,後來就特別想學習,最後才繼續上學。要不是那樣,我估計自己也考不上大學。」

聽著鄉親們動情的訴說,趙爺爺倍感欣慰,尤其當他聽到孩子們優秀的考試成績後,臉上更是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因為知道趙爺爺是軍人,麻黃峪小學的同學們還特地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獻給自己心中的榜樣。「團結就是力量……」在響亮的歌唱聲中,系著鮮艷紅領巾的趙爺爺,給同學們打起拍子,大家沈浸在無限的喜悅之中。

當大家依依不舍地離開趙爺爺家的時候,趙爺爺和李奶奶又將一本本圖書和自制的手工藝品送給了鄉親們,同時也附上了一份希望: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將來能夠回村去建設。

尾聲:愛的延續

趙爺爺四十年如一日為山區默默捐書的感人事跡,引起了社會上很多人的反響,也掀起了捐書的熱潮。幾天之內,社會各界為山區孩子們捐贈了4000余冊圖書。這些琳瑯滿目的愛心圖書,讓鄉親們驚喜,孩子們都爭著搶著搬運圖書。在每捆圖書包裹的封面上都寫著「趙爺爺贈」的字樣,這是贈書的人特意寫上的。他們說:這是一種愛心的延續,希望有更多的人來表達愛心。

為了保存好這些愛心贈書,村民們特地選了一間小房子,掛起了「趙爺爺圖書室」的牌子,這里將成為全村人的圖書閱覽室。就在同一天,麻黃峪所屬孫莊子鄉中心小學里也建起了一間「趙爺爺圖書室」,人們捐贈的千余冊圖書,讓越來越多的山里娃娃擁有了更多的讀書機會。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趙爺爺的故事,使人想到了一句話: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如果不是記者的發現,這位可敬老人的善舉可能永遠不為人所知,但是他崇高無私的精神,一定會留在一代又一代村民的心里。

沒有任何的承諾,沒有喝彩,不求回報,卻默默堅持了四十年,多麼善良的老人啊!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這樣默默奉獻的老人,他們關愛社會、珍惜資源,散發著最美的光輝。「家有一老,勝有一寶」,這些可敬的老人們,是國家之寶,民族之寶,是我們茁壯的深根!

本文根據北京電視臺報道《尋找趙爺爺》整理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編輯

前頁 後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