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話題

 

 

 

 

清明節憶介子推

 


介子推與母親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開始於周代,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然而,若要完整地瞭解清明節,不得不提「寒食」的緣起,唯有明白了寒食背後那段感人的故事,我們才會更珍惜我們的傳統文化,更愛敬先祖的深恩厚德: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離開人世。

介子推淡泊名利至極,以致以死來拒絕涉入名利場,完全出乎晉文公意料之外。他對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悔恨自己的行為。準備安葬遺體時,發現介子推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竟然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感慨萬分,將血書藏入袖中,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然後晉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竟然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不禁悲從中來。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後來,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離世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或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借此春回大地,萬物蓬勃的清明時節,我們把視線拉回遙遠的古代,通過這個寒食節的故事,我們了解了清明節的來龍去脈,更瞭解到了清明節背後竟涵藏著這麼深的意義。原來清明節不單單是為了祭祀先人,更是提醒我們在祭奠之際,要內觀自己是否具有一顆不愧對天地良知的清明心啊,做一個清清明明的人。願我們不負先祖的殷切期望——此心常清明。

清明節 清明心
——憶介子推
春回大地 又見清明
念祖厚德 遙想春秋

古老而真實的故事
佇立在歷史哽咽的低吟裡
凝結成一道清明的風景

穿過歷史厚重的時光
您悲壯的魂魄 憤世嫉俗的風骨
傲立寒月之下 洞徹世態炎涼

縱然世事無常 縱然人心蒼茫
凜然的正氣 卓爾不群的傲骨
依舊被您剛毅的情懷
註釋成一首撼動千古的詩行
成為每年春天最感人的提醒

割肉奉君盡丹心 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 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 勤政清明復清明

無需華麗的辭藻
無需拐彎抹角
心清明 政清明
不負舊臣良苦心

這是千古絕唱 這是一腔赤誠
不為利祿功名而護君
豈非最忠貞地愛國
感天動地的烈烈氣節
終於托起一代賢明的君王

於是 這個不朽的傳說
穿越歷史的塵囂 成為蕩滌心塵的清流
成為清明最深刻的祭奠

遙想春秋事 子推盡丹心
以死諫君王 願君常自省
悠悠英魂逝 醒世鏗鏘音
寒食對冷月 此心常清明

謹以此作祭奠介子推先生以及所有為國捐軀之英魂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前頁 後頁


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話題:節日篇
網站導航 - 聯係信箱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