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每周一字

 

 


 

<形聲><會意>字

小篆路:從足,各聲,本義作「道」解(見《說文解字》系傳),乃人所踐踏而往來之途徑,故從足。又以各有自適其適之意,徐鉉氏以為「路,道也,從足從各……言路,人各有適也」;朱駿聲氏以為「各聲」按路為人各有所通者,故從各聲。

其義有:

1. 道路曰路,即人、馬、舟、車等通行之途徑。例如:山路、水路、旱路。

2. 門徑曰路,即應世行事所必經必由之途。例如《史記?信陵君列傳》: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

3. 要路曰路,重要位置之稱。例如《孟子?公孫丑》:「夫子當路於齊,

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4. 行文之條理曰路。例如:文路、思路。

5. 方面曰路。例如:五路財神。又如《水滸傳?四九回》:「只見莊兵

報道:『今日宋江分兵四路,來打本莊!』孫立道:『分十路待怎

的!』」

6. 事曰路。例如《大戴記?子張問入官》:「『君子入官,行此六路,

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注:『路,猶事也。』」

7. 行為之軌范曰路。例如《孟子?盡心》:「路惡在?義是也!」

8. 車曰路,字亦作「輅」。例如:五路。又如《左傳?桓二年》:

「大路越席。」

9. 姓,黃帝封炎帝支子於潞,其子孫以潞為氏,後省作路;一說路即潞,

水名,居是者以路為氏;一說帝堯封帝嚳高辛氏孫玄元為路中侯,其

後以路為氏;一說陸終子求言之後;漢有臨淮太守路溫舒;又後魏沒路

真氏後省改為路氏。

10. 過;行過。例如《蔡邕》:「降虎牢之曲陰兮,路丘墟以盤縈。」

 

人生,好似一條漫漫長路,每個人都想選擇自己理想的路,或許這條路不盡理想,但偶爾回首來時路,畢竟也是條豐富多姿,值得回憶的好路。

當人有了目標方向之後,一定會選擇易走的道路,而路有長遠,選擇的路子,最終一定都能到達,只是抵達有先後。因此,選對路非常重要,認清自己的能力,走何路更是重要,千萬不要逞強,走錯路,最後累死在半路。

「不涉太行險,誰知斯路難。」成功路上,無不布滿荊棘與坎坷,越高的頂點,途經障礙越多,有時還會重重絆倒路上。痛定思痛後,覺悟到總不能因為趕路,而就忘卻了腳下的障礙物。腳踏實地,邁開的每一步,都是勤勤懇懇付出,成功的收獲也就自自然然。倘想投機取巧,尋找捷徑,反而更容易在路中受挫。對於不能走的彎路、不歸路、歹路,踏都不能踏入半步,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路途,不管有多艱難,相信,途中總會有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經過了險阻,跨過障礙,就會走出一片廣闊天地。因此,無論路中遇到多大艱難險阻,不輕易說放棄,咬牙挺過。當走過了最艱難的道路後,就會看到人生中最美麗的景色。

路,是人走出來的,在無路可走時,亦要能開路。要做一個開路先鋒,勇於探索、發現、嘗試,走出新的人生道路。不需畏畏縮縮,堅信「天無絕人之路」,必能開拓新路,迎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難得的新境界。

路,不管平坦還是顛簸,都要感恩鋪路人與陪我們一起走過的人。沒有他們,我們這一路何其孤獨寂寞,也不可能走入一條康莊大路。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育長大,是他們牽著我們的手,踏出人生的第一步,邁向人生的大道上;長大後,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導,引領我們走向求學之路,明白做人的道路;走入繁華社會,領導、同仁無私的提攜與幫助,讓我們在事業的道路上不斷進步,才能走向成功之路。成家立業後,婚姻家庭這條路,無論風風雨雨,都應不離不棄,彼此關懷體貼,才能走好幸福家庭之路。因此,無論走在哪條路上,我們都要對身邊的人滿懷感恩,那麼,路途再難,內心亦會充滿喜悅與感動。

一路上,我們會遇到不同的人,有人與我們同行,有人與我們擦肩而過,亦會有人喜迎而來,但亦有可能找麻煩而來的。總之,一生中能結伴攜手而行,何其不易,更何況相聚有長有短,雖說「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人生過客來來往往,但只要能相遇,都屬有緣。珍惜這難得的緣分,在相聚的日子里,互相關懷、幫助,縱然路中分開,亦有美好回憶長駐心間。

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選擇好路,會節省我們許多時間,讓我們一路上走得更加順暢。人生十字路口,亦要選好路,才不至於走冤枉路、錯路。否則一步踏錯,可能葬送一生的幸福。倘若走上歧路,更會悔恨終身。能以道德仁義為基礎,放遠眼光,則會讓我們看得更長遠,更加客觀全面,如此,就可以選擇好人生路,到達人生幸福的終點。

倘不小心陷在暗路或迷霧中行走,一定要小心翼翼,否則極易因不辨方向看不清而發生危險。好比被名利、美色、不良嗜好等誘惑迷戀,則很容易在路中跌倒。所以,懲忿窒欲,克制習氣,學習圣賢教誨,可以引領我們一路上辨明方向,順利走出欲望的泥沼。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生,需要把握時光,用心學習,才能有所收獲。無論選擇哪條路走,堅定信念,全力以赴後,才可換來成功的甜美碩果。讓我們,鼓起信心與勇氣,在自己人生這條路上,勇於嘗試,奮發自新,走出圓滿的人生道路!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