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之風 山高水長

記得我第一次知道范公仲淹,是在小時候背誦古詩詞時接觸到的。

曾記得《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那時初以為范公與李白、杜甫等一樣,只是著名的古代詩人。

後來中學時背誦千古名篇《岳陽樓記》,雖然還不能體會到其中「先憂後樂」的憂國憂民情懷,但已向往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中華德育故事: 仲淹義田

近來,讀了兩本范仲淹的傳記,對范公的生平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范公的形象更加清晰起來。

范公生於北宋初年(989年),幼年喪父,貧苦無依,隨母改嫁朱家;少年求學,胸懷大志,刻苦艱辛。曾寄讀於醴泉寺,斷齏畫粥,每日煮稀粥冷卻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兩塊充飢,只有醃菜切碎後佐粥。正是在種種清苦的環境中,培養出了先生偉大的人格,清勁剛正的風骨。

先生進士及第後,上書真宗皇帝,復姓歸宗,並引用范蠡和范雎兩位范氏先祖改名的典故:「名非霸越,乘舟偶效於陶朱;志在投秦,入境遂稱於張祿」。從此,先生復姓范,名仲淹,字希文。

後來先生宦海沈浮幾十年,出將入相,因忠言直諫,不與俗同,五次被貶,卻不改其節。

遙想當年,先生力排眾議,在泰州修築捍海大堤,澤及萬民,被百姓稱為「范公堤」;在各地賑災救急,不遺餘力,想方設法拯民於溺;每到一地為官,首重教育,建學館,聘賢師,助學子,教化一方;西北邊境告急時,受命於危難之際,連進犯的西夏軍都稱先生「胸中自有甲兵十萬」;慶曆年間,力主新政,雖遭打擊,依然忠心為國。

范公一生,「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而尤為稱道的是,范公將所有積蓄捐出,於老家蘇州購置田地,開辦范氏義莊,矜孤恤寡,扶弱濟貧,蔭及後世。此後,義莊規模不斷擴大至良田數千畝,利人無數,一直延續至清末,前後八百餘年。而范家後代也是人才輩出,真可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歷代王侯將相、英雄豪傑不可勝數,而大多當時則榮,沒則已矣,難有功業能夠延續八百餘年,范公不但是宋朝第一流人物,誠可謂後無來者。

去年,年近七旬的父親來京同住,讀到范仲淹傳記手不釋卷,唏噓不止,感慨萬千。現在,將滿七歲的女兒,看著由楊淑芬老師總監製的《中華德育故事》系列動畫片中「仲淹義田」的故事,見賢思齊,彌之高仰。

范公將中華民族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光耀千秋。范公曾在被貶睦州時,修建東漢初年名士嚴子陵祠堂,並作記稱贊嚴子陵先生「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如今後人懷念范公,亦當如是。

感恩王先生分享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

www.dfg.cn

 

相關鏈接: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