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號:CHJ_2005001 雜志下載   
 
 

 

《弟子規》

 

總 敘

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懮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茍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泛 愛 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仆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 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余 力 學 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墻壁凈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圣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圣與賢 可馴致

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

心好命又好 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 禍轉為福報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實造於心 吉兇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陰陽恐虛嬌  修心一聽命 天地自相保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

     

會意,形聲字

解:金文『孝』字,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從老的上半部分,從子,意謂子背著父母,意即子能承其親,并能順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謂孝。

其義有:

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漢書?武帝紀》「興廉舉孝」

3.居喪曰孝。如守孝、在孝。

4.奉養、孝順曰孝。如《禮記?祭義》「內則孝於親」。

5.服父母與祖父母之喪的曰孝。如孝媳、孝孫。

6.能繼先人之志也。如《中庸》「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稱之為孝。

子女從父母那里承傳血脈和家訓,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 :「孝乃天經地義」。

《詩經?蓼莪》寫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因此,身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們每個人不可不知的。

孝經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故為人子女,欲行孝,應先從愛護自己開始,不要讓父母為我們身體的傷患而擔懮;更要記得「德有傷,貽親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嚴於律己,不做不仁、不義、無信、無禮的事,以德潤身,奮發向上。勿讓父母為我們操心、蒙羞,此乃孝順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離開敬。孔子曰:「蓋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養父母,沒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愛之心。想想我們自己,

從小對父母的教誨,是不是恭敬聽受?

小時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給我吃;現在,最好的食物,記得請父母先吃了嗎?

家中最好的房間是否敬給父母居住?他們的衣食住行經常關心嗎?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盡心盡力辦好?

父母有病時,能不能盡力侍奉,想方設法減少他們的病痛?

遠游在外,已經多久沒有向家里問候、回去探望了呢?

          ……

更進一步,如果能將孝敬雙親的心,擴大到對所有的師長、宗親;如果我們還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貢獻,讓父母寬慰,使他們一生的辛勤沒有白費,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光耀門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圓滿。

「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們能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至此追悔已遲。

如欲多明白孝親的道理,請聽德育故事 『孝』 的部分。

 

 
 

白居易參訪鳥窠禪師,請教說:「什麼是佛法?」鳥窠禪師答曰:「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白居易言:「三歲小孩都知道。」鳥窠禪師笑答:「八十老翁做不得。」透過這個對話,我們可以體會其中的深意:學問重在力行。中國圣賢的經典是拿來自己照做的,這才是真功夫,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

做到後再說,是圣人。說了以後就能做到,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是騙人。

愛的反面是冷漠。自己要先關懷別人,尊重別人,主動付出後人生會有大的變化。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一個孩子從小對長輩不恭敬,長大會恭敬嗎?人生的經歷告訴我:有禮貌是人生的莫大助力。

從真誠心里表露出的言行是不朽的。

「為他人著想」是世間第一等學問。

范仲淹家訓:圣哲人的後代,做得好是應該的,做不好,是對不起祖宗。同樣,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承傳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莫要等到50年後,美國的學者到我們的大學里,為我們講授「什麼是中國文化」。

沒有比不念親恩、祖宗恩、師恩,更折損福報的了。祖先的教誨念念都在提攜子孫後代。

什麼樣的人才是中國人?是血統重要,還是思想觀念重要?捫心自問,我們的腦子里裝的究竟是什麼?……也許五十年後,會有一場國際訴訟: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的祖先。中國人不答應。然而,審判官手頭的證據確鑿:韓國人突出的表現是孝養父母、禮敬他人。而中國年輕人崇尚的是把頭發染成多種顏色,喜歡麥當勞、肯德基。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仁、義、禮、智、信。努力會有結果,但不一定是好結果。因此在努力之前,人生最難、最重要的是要做出正確的抉擇,選擇好正確的努力方向。

正確抉擇的前提是擁有理智的判斷力;理智的判斷力又是人智慧的體現;而這智慧的源泉就是ˉˉ古圣先賢的經典。我們怎麼能不立志學好圣賢的教誨啊!

 
 

行道中庸 方是懿德

[原文]

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譯文]

清廉純潔而有容忍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能當機立斷,精明而又不失之於苛求,性情剛直而又不矯枉過正。這種道理就像蜜餞雖然浸在糖里卻不過分的甜,海產的魚蝦雖然腌在缸里卻不過分的咸,一個人要能把持住這種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是為人處事的美德。

 
 

影響一生的教誨

你看,范仲淹一生以道義存心,范仲淹對於人的影響消失了沒有?沒有。所以我這一生,在念高中的時候,只讀懂了兩句話,第一句叫「先天下之懮而懮,後天下之樂而樂」。人很奇怪,對文言文都沒啥興趣,結果突然讀到這一句的時候,好像被電到了,就肅然起敬。但是後面老師又沒有講他的故事給我,所以我電了之後,電壓、電流不夠,就摔下來了。

第二個是在《出師表》里面,孔明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又被電到一次。後來又被電得更嚴重,因為我去買了《三國演義》來看。《三國演義》後半段演孔明,非常感人。看到他連命都快沒有了,還在為國家操心,還在把他的一些智能,希望能夠傳下去,一邊寫字,一邊咳嗽。你們有沒有看過這一篇?有。結果他的士兵端飯進來,他越吃越少,到最後連飯都吃不下。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眼淚嘩啦嘩啦止不住。後來我就想,我一定是那個送飯的士兵,不然我為什麼對這一幕感覺這麼強烈?

所以你看,圣哲人的風范,是亙古流傳。我那時候,我剛到海口,海口出了一個圣哲人叫海瑞。所以我就騎著腳踏車,其實為什麼一開始,騎腳踏車呢?因為路都不熟,你坐公車,速度太快了,騎腳踏車認路比較簡單,就騎著腳踏車,到海瑞墓去。一進去,那個氣氛很莊嚴肅穆,看到兩行字,「粉身碎骨全不顧,只留清白在人間」。這位圣哲人,用其一生演出了什麼德行?八德里面最明顯的是什??廉潔這個「廉」字。

結果我就去看他的一些人生的經歷,剛好有一幅畫是畫他家里的情況。結果,那一幅畫,他們家一進門掛著兩行字,「居廟堂之高,則懮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懮其君」。這兩段話是哪一位賢人講的?范仲淹。這兩幅話,在宋朝的時候傳下來,而海瑞是明朝末年的官。所以范仲淹,用道義做出來的事,影響了多少人?不計其數。多少的這些清官,都以范仲淹為榜樣。我們用道義做出來的事,絕對不會毀滅,而且會長久流傳下去。所以人生要走這種路,才有價值。

文天祥說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什麼是丹心?誠。什麼是汗青?汗青是史冊的意思,歷史。我們用我們的真誠心來寫歷史,寫哪一本歷史?寫你自己的這一本歷史,你所走過的路,有沒有覺得很值得?有沒有覺得對自己也很尊敬?再來,除了寫自己這一本歷史之外,還要寫哪一本?這一位老師說的,為中國人寫歷史,來掌聲鼓勵。太好了,都能為國為社會。

從我們身旁當中,哪一些歷史我們要好好去寫?有沒有在我們的孩子的歷史里面,寫下一篇很用心的詩篇?寫下一篇,可以讓他影響他一生深遠人格的,這一些教誨,這個很重要。有沒有在我們父母的歷史當中,寫下一篇我們孝子應該留下的痕跡?有沒有在我們的另外一半的歷史當中,寫下「夫義婦聽」的這一段歷史?寫下夫妻胼手胝足,一起共患難的這一段歷史?所以這一句話,不是只有文天祥用得上,我們每一個人時時刻刻,能夠對照自己的心去看。有沒有用道義,不斷地在你的人生當中,寫下可歌可泣的歷史。

 
 

龍 藏 精 句

1. 心通神會。見謝疑亡。了物我於一如。徹古今於當念。(《護法論》宋丞相無盡居士張商英述106 438-462頁)

2. 立事不失道德。猶調弦不失宮商。天道法四時。人道法五常。(《佛祖歷代通載》 華亭念常集 107 791-1202頁)

3. 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而大笑之。(《佛祖歷代通載》 華亭念常集 107 791-1202頁)

4. 夫道也者神用之本也。師也者教誥之本也。父母也者形生之本也。是三本者天下之大本也。(《輔教編卷下》契嵩法師 1041015-1020

5. 三皇治天下也善用時。五帝則易以仁信。三王又更以智勇。蓋風氣隨世而遷故。為治者亦因時而馭變焉。(《重刻護法論題辭》宋濂106 434-435頁)

6. 正君臣。親父子。厚人倫。儒吾之師也。(《宗鏡錄序》吳越國王錢俶103冊,11頁)

7. 明主以孝慈治天下。則赤烏翔而老人見。以仁德育萬物。則醴泉冽而嘉禾茁。(《佛祖歷代通載》 華亭念常集 107 791-1202頁)

8. 忠出於孝,而始於事親。(《憨山大師夢游集》福善日錄 道炯編輯11277-78頁)

9. 大道一言而天下悅。(《佛祖歷代通載》 華亭念常集 107 791-1202頁)

 
 

學 員 的 心 聲

蓮 嬰

第八期汕頭培訓班結束了,我們的身心還沈浸在無比的喜悅之中。

幾天來,恩師的每一句直指靈魂深處的話語、義工們每一次無私的奉獻、學友們每一個真誠的笑容、會場里每一陣會心的笑聲和每一滴懺悔的眼淚,總在我們的心中不斷地回蕩。

蔡老師在講課時常常提到有些學員對老師說:「《弟子規》很好,但是……沒辦法做到。」每當老師說到這里,我的臉就發燙,因為這正擊中我的要害:這說的不就是我嗎!記得以前有朋友送我記錄自己每天善惡的《功過格》時,我甚至不愿仔細看,連連拒絕說:「很難做到,很難做到。」我沒有直面自己錯誤的勇氣和信心。

現在我明白了,沒有希圣希賢的信心,則無論如何努力都達不到理想的終點。沒有對壞習氣趕盡殺絕的決心和勇氣,則身心難安,寸步難行。舜何人也,余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當我們滿懷信心、勇氣,開始在道德學問提陞的路上邁出小小的一步時,就會發現:其實,改過并不難。

聆聽老師的教誨後,我的行為也有了一點點變化。一早起來,我會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會端一杯水給媽媽喝,會對保姆阿姨生起恭敬,下車時會對「的士」司機說謝謝……。這些都是我從前難以做到的。不可思議的是,女兒也不知不覺變得更乖巧、聽話。原來,周圍的全部問題都來自自身的錯誤。

1110日晚培訓班結束了,當我們走出大門,看到已經連續講課89個小時的蔡老師、邵老師、李老師,正站在門口等著和我們300多人一一握別時,熱淚頓時從我們的心底滾滾涌出。我們不忍啊,「敬愛的恩師,您太累了、太累了」。當您用那嬰兒般真誠的笑容在我們心底刻下永生難忘的印記,當您擁抱著來聽課的中學生,拍著他們的肩膀說「加油,努力」的時候,我們知道您也不忍啊,不忍我們繼續迷惑顛倒,不忍我們誤入歧途。六天來,您的每一句話,直指我們靈魂深處,啟發我們的自性,開啟我們的良知;您的每一節課,都讓我們流出懺悔的眼淚,也讓我們感受到學習的無比喜悅。您是用燃燒自己的光芒來點亮我們的心燈。

培訓班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我們的學員也只有300多人。但只要我們每個人從自己做起,力行《弟子規》,把德行教育的波傳給每一個家庭成員,每一個同學、同事,每一個朋友,乃至每一個陌生人,我們的社會終將成為美好的「大同世界」。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從這里出發,至誠、力行,向著理想的目標,永不停步。

 
 

qu-01  如何教孩子把孝道、師道落實在生活中?

我們海口有幾位老師,他們全校在推廣孝道、師道的時候,很多的同事經過他們班級的時候,都覺得學生特別有禮貌,而這些班級的家長都打電話到學校去說,孩子成長很多,尤其特別在孝順方面進步特別大。

另外一位王老師在海南師范院校附屬小學當老師,他一開始推廣的時候,每天早上都是他最早到學校。一到教室之後,馬上打開《弟子規》,打開《孝經》,開始讀誦,確確實實是以身作則。所以他的學生一進教室里來不會拖拖拉拉的。不會還在那邊吃他的早餐。一進門就感受到老師好學的態度,這個朗朗的讀書聲馬上就讓他的心定下來,也跟著老師一起齊讀,所以他們班的進步也特別快。而孩子接受圣賢教誨之後,存心非常良善。

剛好今年三八婦女節,他的學生來跟這位王老師說:老師,我們決定每個人買兩朵花。老師就問了:為什麼要買兩朵花?他就跟老師講,他說:老師,一朵要送給母親,一朵送給學校的女老師。他的老師一聽很高興,自己都沒想到,還是學生想到的。其實孩子在落實《弟子規》的教誨,孝道,「入則孝」,「親所好,力為具」,而且念念想著母親的辛勞,也能想著老師對他的辛勞跟教誨。所以那一天他們班的學生就在全校拿著花到處送,在送的過程,他們校長是一位女校長,看了之後很感動,還親自到他們班上肯定學生所做的一切,講的過程因為太感動了,這位女老師眼淚都掉下來。學生真正身體力行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的過程,他自己的內心會覺得很充實,覺得很踏實,因為他在做他應該做的事。

有一個孩子,一個男同學,拿花去送一位女老師,回來之後很高興,就跑去跟他們老師說,他說:老師,我送出去的時候,看到這位女老師的笑容,我的內心非常喜悅。這老師接著問他:你在這個時候體會到什麼?這個孩子說:我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氣。所以這一種幫助別人的喜悅,體貼別人的喜悅,絕對不是課本里面教出來的,而是親身去做之後體會到的。所以我們老師也好,家長也好,要讓孩子懂得去付出,懂得去關懷,他才會感受到付出跟關懷別人的喜悅在哪里。

 qu-02  要從小養成孩子節儉的品行

我們來看一下,西方人覺得小孩子讓他玩個夠,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當這種方式一下去,下一代絕對很會花錢,花錢的都不知道賺錢的辛苦,有沒有道理?

而下一代真正養成會花錢的習慣的時候,很不容易改。所以由儉入奢易,由奢侈要入到節儉相當困難,所以這個都沒有去思考到,覺得孩子要什麼就給他什麼。所以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十多歲都還沒入社會,那卡不知道刷爆幾張了,比方說這張卡最多可以刷一萬,他就把它刷爆,然後又去請另外一張,還沒賺錢就這麼會花錢,而且還沒進入社會,他的社會信用就已經不知道破壞得多嚴重了。為什麼他明明知道自己的社會信用會被破壞,但是他還是要去刷?他的欲望打開了,控制不了。所以中國圣賢人很清楚,欲望一定要節制。要從小養成他節儉的品行。

 
 

「誠敬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

《禮記?學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中國自古就是崇尚教育的國家。在四千五百年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傳統教學的總綱領始終為世代子孫所尊奉。因為傳統的教學綱領是順乎自然法則的教誨,是人倫本性的圣哲教育,有著歷久彌新、真常不衰的生命力。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今,我們看到了世界沖突日益加劇、社會動蕩、人心趨惡,道德式微。深究其因,是近百年來,只偏重於科技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化育人心的傳統倫理道德教育。 

科技對人類有巨大的影響力。由道德仁人來主導時,必定順應自然的法則,利益人民、和諧地球的生態,營建人類幸福美好的生活。反之,被無理性道德者所利用,其巨大的殺傷力和對整個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都是難以預估的。 

人是社會發展的主導。而人所受的教育又是把握發展方向的關鍵。在全球化的今天,人類若想生存下去,恢復倫理道德教育實為迫在眉睫的大事。同時,我們每個人要想走幸福光明人生之路,也必靠傳統文化的教導。

所幸的是,炎黃子孫有歷代的古圣先賢可以仰賴,有世代相傳的經典可以學習,有祖先的教誨可以力行履踐,在圣賢光芒的照耀下,我們定能使人心向善,社會和諧,國泰民安。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將中國「仁愛和平」教育的寶藏奉獻給全人類。因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我們中國人博大的胸懷。 

我們謹以無比謙敬之心,開辦《誠敬教育網絡學院》,恭請圣賢的德教淳化人心、養正孩童、和睦家庭、美善社會,和平世界。借助現代工具將現有網絡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絡電視臺」,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志士仁人,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絡學習環境。

本網絡學院秉承『學為人師,言為世則,行為世范』的教學宗旨。我們誠摯地歡迎各界人士前來學習,無需報名注冊交費。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參考《每日課程》安排,循序漸進,學院課業就是著重在心靈的凈化、身體力行,將所學落實在日常生活工作與處世待人接物之中。在學而時習中,您必有喜悅、體悟的心得。歡迎家庭一起學習,學校、企業、團體共同來學習。

我們期盼著在這個寬闊無界的學院中,與您一同學習、成長,攜手迎向人生幸福美滿的光明未來,將璀璨的華夏文化承傳光大,再造社會安定、人類和諧的堅實之基。 

誠敬教育網絡學院 謹志

《大方廣公益文化網》網址:http://www.dfg.cn

《誠敬教育網路學院》網址:http://www.dfg.cn/big5/chengjing


網站導航 - 聯系信箱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