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我生活中的榜樣
在我剛剛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最愛聽楊老師的課程,其中有一篇在我記憶中尤為深刻,它的名字就叫《夫義婦德》。楊老師在這一課程中教導我們如何做一名「好先生」與「好太太」,由於是剛剛接觸,我對其中「如何做一名好先生」部分非常喜歡聽,於是總拿著「好先生」這把尺子與先生比了又比,這一比啊,發現先生與老師講的標準差的實在太遠了,總企盼著先生好好學一學。
可是後來隨著不斷深入學習,才醒悟到,《弟子規》是拿來要求自己,而不是用它來要求家人與朋友的。所以現在我時刻提醒自己,要牢記老師常講的一句話:「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於是決定對先生的看法做一個徹底轉變——從原來的越看越不像「好先生」,變化為越看越是「好先生」,不斷發現先生的「閃光點」。這樣一看,還真看到了先生實是「君、親、師」三寶呢!
一、作之君
因為接觸到了傳統文化,我決定辭職回家,做一個好太太,照顧好家人,在這一點上先生給了我極大的支持。起初我會擔心經濟上的問題,害怕會影響家庭收入與生活水平,但是先生自我回歸家庭以後,就把他每月的工資收入全部交給我來管理,家庭任何重大支出也都由他負責,讓我不用為錢的事傷一點腦筋,而我也慢慢地體會到先生是如何辛勤付出,挑起家庭重擔。
有一天,先生晚上回家,他說:「我今天有一條胳膊被扭傷了,特別痛,你快幫我揉一揉。」
我連忙問他:「怎麼弄的?」
他說:「今天和大家搬貨弄的。」
於是我就說他:「你作為一個老板,這麼多員工,怎麼還親自動手?」
他回答:「你不了解我們做物流這個行業,我的員工每天都很辛苦。他們每天要從發貨地的倉庫,用手推車一車車把貨品推出倉庫,一箱箱搬到貨車上,從發貨地把貨品拉回公司倉庫,再卸下車。根據不同發貨地點與種類分揀,核對無誤後,再裝上車拉出。分別送到專門的線路後,還要再親自一箱箱卸下,核對無誤後才可確認發貨。就這樣兩出兩入,兩上兩下,一天如果有『一千箱』貨物需發送,那就變成了四千箱的工作量;若『兩千箱』的貨物,就變成了八千箱;有的時候貨發送不完,工作還會到很晚。員工那麼辛苦,我這個當老板的也得以身作則,和大家一起干啊!」
我捧起他受傷的胳膊仔細看了看,這條胳膊因為長期搬運貨物竟比另外一條粗壯很多,再仔細看他雙手,不光掌心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手指背部關節處也磨出一層繭子,我真是好心痛啊!鼻子一下子酸酸的。我開始自責以前沒有好好關心照顧他,一遇到他回家晚還會發脾氣,說他不顧家,現在才知道他工作是這樣辛苦。
我責怪道:「你這麼辛苦怎麼從來都不說?讓我現在才知道。」
他嘿嘿的笑了笑,回答道:「男人啊!要是成了家,就得擔起家庭的責任,照顧好家人。我早就說過,如果結了婚,一定要讓我的妻子和孩子過上好日子,這才稱得上是男人,我是這個家的頂梁柱!」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他是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而這份責任心不光表達在家庭中,還延伸到工作當中。
前一段時間,先生公司有一位員工不安心工作,此時恰巧先生生病住院,把公司的管理權交給業務經理來負責,這名員工不服從業務經理的管理,造成很不好的影響。先生聽到此消息後跟我說起時,情緒很激動。起初我聽了先生的話,心里暗想,這個員工真不懂事,老板病了,還做出這樣事情,應該馬上把他辭退,否則不知以後還會鬧出什麼亂子。可是出乎意料,過了幾天,我再問他,如何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他說并沒有辭退員工。我很驚訝,當時這麼生氣,為什麼有這樣處理結果呢?
他跟我說,作為一個生意人,每天不能只是想著為自家賺錢,我肩上還擔負著另一種責任,那就是員工們的家庭。我每天都在想著我必須努力工作,要為許多家庭提供穩定的生活。我也決不想輕易辭退任何一名員工,因為如果我多雇傭一名職工,我就是在為國家減少一份就業負擔,為社會安定團結貢獻一份力量。所以當員工出現問題,還是要盡量采取說服教育的方法。你看我找這個員工深入談了一次,找出了他鬧情緒的原因,并幫助解決,現在他一改原有面貌,工作更加努力了。
先生提到「社會、國家」這些詞語,我仿佛在電視中看到過,而沒想到這樣的話語與事情發生在我真實的生活當中,我一下子覺得先生的身影高大起來。想到先生有如此大的胸懷,真是給我做了一個好表率、好模范,我真驕傲,為能做這樣一個男人的妻子深感榮幸。
二、作之親
先生在生活中還扮演好兩個角色:對上是孝敬的兒子,對下是慈愛的父親。
先生很孝順父母,每當他陪客戶或朋友出去,發現哪里有好吃的或者好玩的地方,他都會抽時間陪自己父母也去一次,看著父母開心的笑臉,他無比開懷。遇到父母想完成的一些心愿,他也總是努力的去幫助完成。
前一段時間,先生胃部不適,需住院治療,但恰逢公公婆婆欲回青年時代下鄉的地方,故地重游,以圓近四十年的一個夢想。先生知道後,決定幫助父母完成心愿。於是他對父母隱瞞病情,首先幫助父母買好機票,包攬了行程所有費用。自己不能親自送行,特意安排人員給父母送行,讓大家保密,生怕父母因自己生病住院而取消行程。且在整個過程中,不顧身體不適,每天都必打一個電話與父母聯絡,裝出身體健康的語氣和父母溝通,了解父母在旅途中是否安全愉快。公公婆婆結束此次旅游回來後,才知道兒子住院了。
而他的這孝心不光表達在公公婆婆身上,也表達在對我的父母身上。每次我父母來家時,他都盡量買一些父母喜愛的食物,討老人家歡喜,定期催促我回娘家,還時常幫我準備看望父母的禮物。
記得我們在結婚初期,有一句話他常掛在嘴邊:「欣,你一定要記住,我對你的家人好,就是對你的愛!」當初還不太理解,心想,對我家人的關心怎麼可能是對我的愛呢?現在我才慢慢悟到,這是對我們兩個人之間愛的一種昇華啊。這也讓我懂得了,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進而是兩個家庭道德的傳承與延續。
三、作之師
由於先生的種種孝行,也時刻影響著孩子,兒子也在不知不覺學到不少。一次先生回家後,胃疼得很厲害,額頭上掉下豆大的汗珠,整個人一下子蜷縮到沙發上。三歲的兒子看到了,連忙給父親端來一杯水,又不知從哪里找來一些藥,連說:「爸爸吃藥,喝水!」隨後還拿自己的小洗臉盆打來一盆溫水,為父親擦臉擦身上,接著他又步履歪斜地從臥室里搬出大被子給父親蓋上(因為被子太重,他個子太小,抱不動),最後他看父親還是疼,他又撩起上衣,把溫暖的小肚皮緊緊貼在父親疼痛的胃部,說:「爸爸,這下你就不痛了吧!」先生看著三歲孩子如此舉動,連連點頭,強忍疼痛,笑著對兒子說:「爸爸的病讓你這麼一照顧,好了一大半。」兒子開心的笑了,而我卻心里酸酸的,內心十分感慨。三歲的孩子在沒人教導他的情況下,卻有如此的行為舉動,他怎麼會做這些?最後我想明白了,原來就是先生在生活中的身教大於言教啊。
平時,兒子以他為偶像,他說什麼,兒子聽什麼。我因為沒有智慧,時常為教導兒子的事情煩惱,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常對孩子大喊大叫,氣極了還要打上一頓,可是後來我總是奇怪,先生不打不鬧孩子卻溫順聽話,我想應該好好請教他。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小故事:
兒子不太愛去幼兒園,總想找一些理由不去。有一次幾天發高燒,我就讓他休息了幾天,於是在他的小腦袋里形成了一個印象,如果我生病就可以不去幼兒園。一個星期五,他一張開眼睛,問我:「媽媽今天咱們去哪里?」我說「去幼兒園。」他突然抱著肚子、皺著眉頭說:「我肚子疼!」看著他可憐的樣子,我想那就休息一天吧。可是一天下來,我發現兒子一整天就再也沒說肚子疼的事,玩得可開心了,并且星期六、日兩天也沒有說肚子疼的事情。
到了星期一,我說:「兒子,你今天得去幼兒園了。」兒子又抱起了肚子:「媽媽,我肚子疼!我不能去幼兒園了。」我馬上意識到,他不是肚子疼,而是不想去幼兒園,我接著問他:「你肚子疼,應該怎麼辦呢?」他說:「要不去看醫生,打一針,輸點液,回來就可以不去幼兒園了。」
我非常氣憤地去找先生,大聲說:「你看你兒子,三歲就會說謊了,這不是狼來了嗎,你說怎麼辦?得狠狠打一頓,讓他從此改掉這個壞毛病!」
先生笑了笑對我說:「先別著急,對待說謊的人,你有一個最好的辦法——你要感動他,讓他不忍心欺騙你,你要做出相信他的樣子,告訴他,媽媽相信你,愛你,既然你這麼難受,媽媽也很心疼。帶他到醫院,然後你再讓醫生告訴他,沒有事情,可以去幼兒園了。」
結果到了醫院,醫生檢查後,沒事,兒子也沒辦法,只好去幼兒園了。這樣的情況連續發生了三次,我也以同樣的方法做了三天。第三天晚上,他找孩子耐心談心,告訴孩子,父母每天努力工作,省吃儉用送他去讀書,是為了讓他去學習本領,將來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應該珍惜父母的付出,每天學會本領回家,才對得起父母辛勞,還給孩子講了很多父母如何辛勤工作的故事。
最後兒子的答案是:每天肚子疼,就是不想與父母分開,想待在家里玩。以後一定每天好好去幼兒園,這才對得起爸爸媽媽。
從此以後,兒子再也不說早上肚子疼的事情了。
現在,我越來越覺得先生在孩子教育上有智慧,并且與我保持「統一戰線」,幫我樹立威信。但凡遇到孩子不聽我的話,他都會非常嚴厲的批評孩子,下次再看到你不聽媽媽話,我決不放過你,你記住,在這個家庭中,我都得聽媽媽的話,你還敢不聽。
私下里,他會跟我講,對待孩子不聽話,你要講方法。如果把你與孩子發生「矛盾」比喻成在打一場戰仗的話,你用「大聲喊叫」的方法,那麼在這場仗上你就已經打敗了,因為你這是氣勢壓人;如果你再采取「打一頓」的方法,那就你敗得更慘,你這叫倚強凌弱。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不能輕易打他;但如果原則問題必須教訓他,注意一定要讓他知道他錯在哪里,而不要讓他只記住你是怎麼打他的。
我越來越覺得,我的先生是一位良師益友,不覺有了一種「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感受。我現在總在想,先生沒學《弟子規》就做得如此之好,而我學習了卻不能生智慧,實在慚愧。我悟出一個理,學習《弟子規》,其實是補課,補為人處事方法這門課程。應先量一量自己哪里做的不足,不可總拿著這把尺子量別人。
有了如此心境,我越來越感恩先生給我示現的好榜樣,好像一面鏡子,不斷指出不足,幫助我成長進步。我在內心深處對自己說,我再也不逼迫先生學習《弟子規》了,我要從自己的修身做起,從格物改過做起,時時刻刻改正自己的不足,那樣我們的生活將會越來越美好。
感謝凈心女士供稿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