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幸福
我幸運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每天睜開眼睛,看著冉冉上昇的太陽,心里總有一個聲音喊著:「活著真好!」內心無比的喜悅。當一個人,明白了人生的方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知道了生命意義,相信他的內心是充實的,歡喜的。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弟子規》帶來的,下面我把自己學習的心得與成長的歷程分享一下。
初看《醫道》時,許大夫一生追求及奉行的就是成為一名真正懂得憐憫及同情病患的心醫。我有一種強烈的感受,目前我們所從事的傳統文化教育職業,就是要成為真正懂得憐憫及同情病患的心醫。如果沒有一顆博愛、仁慈的心,又如何將病患視如己出,又如何了解病患內心真正的疾苦呢?回想我們在沒學圣賢文化之前,還有我們身邊沒走進大門的人,哪個人的心不是在煩惱痛苦中煎熬著?學習圣賢文化,做一名拯救心靈的心醫。
欲助人者先自助,助人即是助己。我又想起了《醫道》里面的一句話:「大夫挽救了病患,病患也是在挽救大夫,大夫每挽救一名病患,就從虛妄的貪念和邪惡的心中拯救自己」。表面上看我們在幫助別人,每一位走進我們身邊的人何嘗不是在幫助我們。他們內心的疾苦,喚醒了我們的憐憫心,也喚出了我們的責任心。當我們把圣賢的教誨告訴他們,他們力行了、受益了,又何嘗不是在堅定我們的信念?他們又何嘗不是老師?更多的時候是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一次次地抨擊我們的心靈,抹去蒙在我們心靈上的污垢,一點點地喚醒我們的良知。
「夫孝,德之本也。」自己決定從孝開始入手。因為一位不懂得如何孝順父母的老師,又如何讓自己的學生去盡孝道呢?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我習慣於不順從、頂嘴、不打電話、不回家、不關心父母,一下子扭轉起來覺得很難,因為內心沒有真真正正發生改變,只是理上明白了,事相上做不到。每次聽到其他的老師分享自己回家如何盡孝:洗腳、跪拜,內心很激動,回到家就不動了。老師說明白了該如何做卻沒有做那是沒有真正明白。我當時內心很苦,對自己都失去了信心。
後來教了孩子,才知道什麼叫做知錯改錯,什麼叫作學一句、做一句,什麼叫做老實聽話,孩子用他們的一言一行演給我看,教會了我。更重要的是他們對父母的那份愛戀也喚醒了我內心的孝心。記得給孩子們講了《伯俞泣杖》的故事,3歲的孩子面對生氣的媽媽跪下去了。他們告訴了我什麼叫順承,什麼叫不孝,內心很歡喜也很慚愧,是孩子教會了我如何從虛偽走向真誠。我曾有一次與母親發生了爭執,意識到應該跪下來認錯,可是雙膝如柱般屹立不動。覺得無顏面對父母,無顏面對孩子們。第二次,跪下去了,一跪就是一副化學藥劑,把自己與雙親二十多年來的怨氣化得煙消云散。用母親的話來說:「她流了25年的眼淚終於止住了」。記得曾聽一位大孩子這樣向母親懺悔:「12年來讓母親操心了。」我的淚水禁不住地往出淌,12歲的孩子都能體會到母親的辛勞,而自己卻從未想過,20多年來讓母親操碎了心。
當一位孩子打電話給出差在外的父親,細心地詢問父親的生活起居:「冷不冷?有沒有飯吃?熱飯還是冷飯?是熱水洗澡還是冷水洗澡?」我又一次被震撼了,回想自己打電話回家很多時候不到2分鍾就結束了,只走形式沒有孝心,想不到,體會不到父母的需要在哪里?當我們反復向孩子們講述九歲黃香如何在生活點滴中照顧父親時,卻忘了「教兒教女先教己」,忘記正己才能化人。常常犯一個錯誤:就是拿著《弟子規》去照孩子,家長和自己的親人,卻漏掉了人生中最自我關照的主角——自己。而孩子們就是一面鏡子照射出我們心靈的垃圾,幫助我們清理垃圾。當我們告訴孩子們生日是媽媽的受難日,要感恩父母、孩子回去後馬上力行,沒有半點矯揉造作,又是他們激勵著作為老師的我也必須以身作則,力行孝道。終於在今年的生日那天給父母恭恭敬敬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禮,也真正體會到了行孝最快樂,有家真好。
說老師的職責是幫助孩子,成就孩子;長孩子的善,救孩子的失,孩子何嘗不是在長老師的善,救老師的失呢?孩子種種不好的表現都是在提醒我們教學的缺失在哪里?當我們生煩惱時,煩躁時,尤其是孩子屢犯同一個錯誤時,我們常常會失去了耐心,忘記了「人之初,性本善」?忘記了教師是幫助孩子、成就孩子,而不是指責孩子。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改正缺點,當我們發脾氣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成為脾氣的奴隸,這時我們的心已經變得很自私,要控制、征服別人。那孩子們也會隨著我們的情緒在轉。曾經有一段時間心里非常浮躁,看到孩子也很是浮躁,吵呀、鬧呀,一看到孩子就煩心,後來意識到是自己的心在浮動,批評、處罰沒有效,反而鬧得更兇。
當我的心平靜下來,孩子也跟著靜下來,作為老師時刻要銘記:關照自己的心,心要轉境,不能被境界所轉。還有作為老師是否有足夠的心量允許孩子犯錯,是否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反省到自己的錯誤。一味地壓制,一味地指責,總有一天孩子會暴發的,給孩子釋放的機會。不怕犯錯誤,把孩子每一次犯錯誤當作是他提陞的機會點。找到他做對的地方,同時又指出他需要改正的地方,這樣老師教得輕松,孩子改得也歡喜。
常常會為孩子犯的一些錯誤而惱怒的時候,就提醒自己: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會經常犯一些低級錯誤,改了十幾年都沒改掉,而我們常常會很容易地原諒自己,面對孩子,也要奉行:「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真正去做時,相信會和孩子相處得很愉快。
教孩子要注意隱惡揚善,我們常常會忽略了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記得班上有一位孩子愛啃手指,我當時很生氣,簡直不可原諒,在班上大力批評,孩子哭著表示改正,沒有用,越啃越兇,打過、嚇過,均以失敗告終,更可氣的是好幾位同學也跟著學。後來心平靜下來,是自己的錯,是老師不停地向孩子輸送錯誤的信息,加深孩子的意識,是老師在揚惡,像一只蒼蠅一樣只盯著爛的地方,沒有積極主動地表揚孩子的優點,不停地打擊孩子的信心。後來改變了方法,只說正面的,對於負面的只提醒,孩子一下子就改過來了。
老師的存心很重要,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透露你的真誠,孩子會感應到的。當你沒有了真誠,孩子也不會真誠地對待,你的教誨也不能深深地紮在孩子的心里的。
班上曾經有一位有點患侏儒的孩子,第一次見到他心里有點害怕,也掉了眼淚,不知他的父母是怎樣的感受。記得孩子第一次靠近我為我捶背時,手都是汗濕的,我當時心里很不舒服。我想向對待別的孩子一樣抱他,可是抱不起來,只是摟著他的肩。孩子也感受到了,剛開始上學總哭,一哭我心里就更煩了。但後來我發現在他母親的眼里,孩子沒有任何瑕疵,和其他孩子一樣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甚至給他更多的愛。我讀懂了,愛是沒有分別的,沒有美丑的,是平等的、是真誠的。我看到了母親的偉大,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老師的心應是無私的、平等的、有教無類,不能因為孩子的美丑或是家長的態度,或是孩子的乖巧而使我們的天平失去了平衡,好的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調皮的孩子更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的使命是平等地幫助天下所有的人,而不是自己所喜好的,那是用情緒在做事,用高下不平的念頭做事,不是理智。
面對小的孩子(3—3.5歲)更重要的是與家長溝通。剛開始,聽老師講課,家長是孩子的模子,孩子是看著家長的背影長大的。心里想的是:都是家長的原因,導致孩子出現種種問題。後來意識到其實老師何嘗不是孩子的模子,他們何嘗不是看著老師的背影長大的。有一句話說道:「身教者從,言教者訟」,捫心自問,我們是傳授孩子知識呢?還是在力行《弟子規》表演給孩子看呢?我們先告訴孩子:「路遇長、疾趨輯」、「凡是人、皆須愛」,我們做了沒有?曾經有一段時間發現孩子不禮貌,對人、物不恭敬。發現老師整天高高在上,又如何教出謙卑的學生呢?教孩子要跟著孩子一起學、一起做。當家長不配合時,作為一線的老師不可以把責任推卸給家長。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好,過著幸福的生活,為什麼家長不認同,為什麼不配合?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是我們做得不夠好,不夠真誠,家長對我們沒有足夠的信任。就像邵老師曾講過,《弟子規》是藥,可以治百病,我們現在拿著藥到處吆喝。可是人家都不覺得自己有病,誰愿意喝呀?人家為什麼覺得自己沒有病,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健康的身體演出來,沒有對比怎麼知道。就像我們告訴他人學習《弟子規》很好、很快樂,可是一看你滿臉愁云,愛發脾氣,又如何去相信你說的話呢?最好的弘揚方法就是自己去做,演出來,別人看到你這麼快樂,自動會走上門來向你請教。
蔡老師曾說明,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老師講了許多種抉擇。我在此對抉擇有一點體悟,老師在講課中談到思想——行為——習慣——性格——命運,孩子一生的命運在家長給孩子紮下怎樣的思想。現在我有一種感受,一位孩子,一個家庭的命運也是掌握在老師的一念之間,我們知道目前我們的工作不僅是面對孩子,更重要的是孩子背後的無數個家庭。面對家長的奚落、不理解、反對,我們是選擇繼續還是放棄?一念放棄不知傷了多少人的心,斷了多少人的慧命,毀了多少個家庭,甚至影響他後代子孫千秋萬代。老師的責任重大。曾有一位家長提出過早給孩子教授才藝的要求,因此而發生一些不快的事。有一些同事曾說:「不用管他了,這樣的人走了也沒關系。」當時我也是這麼想,後來覺得不對,走近我們生活的人就是跟我們有緣的人,沒學圣賢文化之前我們何嘗不是和他一樣只重才藝呢?我們學了多長時間,老師苦口婆心勸了多久,我們才轉了過來,是我沒讓他明白圣賢文化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有多大,有多大的好處。我們心里絕不能放棄,也不能對任何孩子或是家長有任何排斥或是放棄的念頭。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盡心盡力去做我們應該做的、對的事,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謝悅玲
|